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十周年庆纪实

一声何满子,十年白首情
) p2 @+ T# ~9 g. ]                                                          ——一个北方人写在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成立十周年之际
; q3 F* l/ P( b( B; i- Z/ O/ A! @" Q! Y/ G! d3 L- y
: e6 z# t4 a/ s  D
) @6 W0 {+ F: h' [3 H4 o
    按理说,我的生命轨迹和这个叫做“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的组织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交集的。我一个80后,北京人,一句南方话都不会;而联谊会主要是来自江浙沪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可是,活着就是这么的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不仅相交了,还平行了,还重合了,还分不开了。; |4 f% A0 P: n2 `: g5 D. I
    今天,是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大庆演出的日子。这篇东西首先权作给各位同好老师的报道之用,其间也间杂的说说我一个“小北京人儿”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些东西。
- Y$ j! J' Q! t: M    早上十一点,我大包小包的来到演出场地——北京正乙祠戏楼。各位票房骨干老师已经在里面各自忙碌了。这个活动场地实在是来之不易,其中有辛苦也有贵人,不多赘述。去年高博文、陆锦花两位名家来京演出也是在这个戏楼,这个环境可说是北京最适合评弹的了。
' I3 U) V  V% R3 Z. w: O% p3 `; S/ f% ]. G' V
    十二点,老会员们陆续来了。我是七周年前后来到的联谊会,有些创始会员我也没见过。老朋友们有的几年都没有见到了,热络的不得了,拉着手聊得停不下来,也不管身边飘着小雪花。) Q; r  I( ]; d2 y. C. x$ ?1 s
4 X) G$ V" l0 ?) ?
    这是联谊会的元老级会员郑老师和何老师。十年的光景过去了,老师们不仅年纪越来越大了,生活上也有变化。郑老师如今住到比较郊区的亦庄地区,又听说今天下雪路滑,本来打算不来了,最后斗争半天花一百多块钱打车来了,她说还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多见几个十年的老朋友。
- ?: `! |" t: J" f1 a    一点整,演出正式开始。开场节目女生小组唱《姑苏好风光-大九连环》,由当家花旦景晔静和徐静红二位带来。当家花旦嘛,当然是卖相也好,弹唱也佳,专业水平,不需多言。剧场的气氛一下子被这“说不尽的好风光”撩拨起来了。0 O2 k4 v5 I: [! J

, ]8 p6 ~6 u( y; L$ w8 U0 h0 @    秘书长时建华登场主持。这位“北漂评弹舵主”大家都熟悉,这里先不多介绍。老会长吴新仁老师和绝对骨干李国魂老师讲了话。李老师显见得是激动,几乎要把票房十年来的桩桩件件、每个老朋友都说一遍。讲完话,李老师和女儿李奕逸带来了第一个正式节目——弦琶合奏《行街》。
' L: R6 T7 u- `1 F0 k* o   《行街》本是江南丝竹名曲,可今天演奏的版本又有不同。李国魂老师琵琶师承林石城,大三弦师承白凤岩,皆为国手。这个版本的《行街》就是李老师在上世纪末在中央音乐学院教课时为学生整理编曲的,也是现在民乐界较通行的版本。奕逸姐姐自幼随父学琴,一起手间就不同凡响。父女合奏,七弦相谐。动听之外别有一份幸福感。: L- U6 @9 t2 D2 o3 }

+ g9 a- L; t) F6 j+ m    之后丽调开篇《黛玉葬花》,华玲萍老师演唱。值得一提的是,华老师特意按徐丽仙原作版本请联谊会的张鸽来加入古琴伴奏。古琴悠扬,丽调婉转,窗外轻雪,不敢高声。
# n% H& [9 U; J4 o: J+ u, ~# C: B4 r# s& |& m+ {. N! H* P
    下一个节目是我的陈调选曲《哭东》。急慌忙唱了个乱七八糟。因为照片是我拍的,所以自己的照片也欠奉。
0 \' [5 \! Y2 F    接下来票房元老褚津非老师的《秋思》。褚老师早年是专业演员,师从杨振雄大师,并受朱介生、周云瑞等大家教益。后在那些稀里糊涂的年代稀里糊涂调动到北京工作,只好一丢琵琶四十年。不过塞翁失马,褚老师几十年远离评弹,反而未被时代审美污染,所弹唱者还是五六十年代评弹盛年的样子。尤其杨俞调、祁调,与今人所唱实有格调高下之分。褚老师今天嗓音格外好,一支常见的《秋思》唱得依旧是不落俗处。
& W" y' P; {8 ~  q; W
. w- S9 q" }4 a5 s! j    接下来是外交部的老大使,85岁高龄的黄志良老师带来的沈调《请宴》。耄耋之年,着实不易。
  ]4 E2 y9 `0 W  S+ W* p
- c8 Q# w) O! C0 {; \5 W    时建华登台唱俞调《宫怨》,保留曲目,十年经典,唱响南北,无需置喙。6 m& t+ R( Z% h+ y7 `: P

9 u6 @/ V& \) g    再下面是我的同乡,同为北京人的唐柯,弹唱一曲蒋调《战长沙》。唐柯年纪虽轻,在北方曲艺界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小圣人了。十几个曲种,上台能唱,下台能弹,三弦四胡,六场通透。这两年迷上了评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功夫下到了加上原有的专业基础,即使放到南方票房里也算一员大将。
2 d: i4 r% {3 Q; z- Y% u5 T' o" d! @. A8 m4 Q2 r2 l
    李玉芝老师也是北京人,因嫁南人而喜评弹,算得上夫唱妇随了。其丽调咬字,润腔,都下过一定功夫。不过今天别开生面,李老师带来一段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满宫满调,真不像古稀之人!李国魂、唐柯伴奏更是一流好手。$ i1 o; d: r, r* P9 L

# s8 x8 Q6 Y' [7 d- G& n3 t' v7 E( ?    徐调开篇《贾宝玉》,演唱者杨柯。他出身世家,父亲是苏州团老团长杨作铭先生。不过他从小似乎就没注意过评弹,也不听不唱。前两年,时建华因为票房场地问题很巧的遇到了杨柯,之后的四年,票房就落户在杨柯开的“乐石咖啡馆”了。一来二去,年已知命的杨柯竟然喜欢上了从小嫌弃的评弹,渐渐开口演唱,成为票房主力。这不得不说是个好故事,但它还真就不是个故事。# S3 x3 e2 w4 g7 D, ^" o  Y

) {5 d7 W5 Q" Z    老会长吴新仁从澳洲飞回来,给大家带来蒋调选曲《家》。这把年纪还是升G调门,也算天赋佳嗓了。
5 ^4 x/ _# R. @' L
; F# m9 Y2 s2 @( R8 U, ?    接下来是票房颜值担当徐静红小朋友的薛调开篇《紫鹃夜叹》。红红是李国魂、景晔静老师在演出中“捡到”票房来的一个小观众。哪晓得这个小观众不仅幼学琵琶,还嗓音甜美,如今早就是票房演唱伴奏的绝对主力了。人美琶美歌美,再加上伴奏的老唐肚子美,这个节目是四美俱全了。5 c: M3 L/ n( l! ]4 l
. E7 Z8 P7 _9 c
    上海票友陈嘉磊因为总到北京出差,已经是联谊会的“编外骨干”了。他今天也在北京,一曲张调《留凤》当然字正腔圆,就连卖相也越来越像张老老了,你说奇是不奇?
, n% t1 l8 ?; n# U; K) m- z5 A" }4 o; L& ~5 Y  q) l% _
    送客书是李国魂、景晔静二位老师的选回《杨乃武-廊会》。一个评弹世家,一个专业出身,水平自不待言。一段书说下来流畅适意,噱头不断,给十周年演唱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8 M6 a% K6 H: f, l7 ?# i# f! f0 h
    演出结束,会员们上台合影。4 m' U+ T7 E( I1 j0 k5 q! _
( O, j2 u3 p; F. f* P, `
    这张合影,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这张票房一周年庆的合影。
* U0 |' D* q5 m3 S
4 @1 C- ~5 ^( R6 K    那时候,大家头发还都是黑的,现在已经大部分都白了。作为一个半路参加的北方人,我深深为这群人所感动着。诚然,北京评弹票房的水平和江浙沪的票房没法比,活动也经常是青黄不接,场地难寻。然而,他们对于评弹做出的贡献并不比江浙沪票房小。北京票房耕耘十年,成了评弹界公认的桥头堡和“驻京办”,不仅为专业团体在京演出提供宣传、场务的便利,更在京城开枝散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北方评弹听众和年轻评弹听众,其中一部分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演唱水平。除了自娱自乐之外,这点赤子之心诚然令人动容。
9 p; T0 |' }/ ?. ~# s    票房十年了。老会员从七十岁变成了八十岁,有的人已经离世或者不良于行,无法参加活动了,可组织者们还会把视频、图片带到他们的家里和医院里去,和他们分享。我这个最晚来的“后进”大概也是因为这点变成了铁杆会员吧。
% F3 I- C, c  w    唐诗里有这样一首——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说的是远离故土的人听到乡音时的情境。对于联谊会的老会员来说,他们故国虽只两千里,深宫却有六十年了。为了这一声《何满子》,他们在一起走了十年,从意气风发走到垂垂老矣,从登台说噱到要人搀扶。可只要有活动,他们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参加,再陪伴这些老朋友快乐一程。而联谊会在他们的努力下,在组织者的辛勤下,从最早只能放评弹录音大家听,到现在可以组织一台老中青多流派的演唱会。其中甘苦,想想可知。
; z$ r: i% K6 E% E    幸运的是,这声何满子也唱住了我,让我一个北方人有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心灵园地,有了这样一群白头发的好朋友。我想我大概是走不了了,我得多陪这些好朋友些年,到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二十年……
! {+ B# p$ R) R  h+ @* U
7 l, Z, x  z& s; U- U4 U5 Z    谢谢联谊会的每一位老师。也谢谢看到这里的您。
2 f" |; n, y$ B2 W; m. J6 S7 N% Z- m
( t# V; l! U2 q   (音视频资料会待整理后奉上)​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1.祝贺,2.不容易。

TOP

回复 1# 信浮沉 " q# S8 ?# n! ^$ X8 R+ x! x& Y
. w4 h! a7 a+ X5 o+ N$ e3 F  h1 D1 Q
7 n0 e- u  |2 F9 |  R0 b
        1.衷心祝贺!2.感谢楼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