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评弹表演艺术家——金丽生(二)

1961年9月25日,去苏州戏曲学校评弹部报道。最初三个月,金丽生的个人思想很不巩固,因为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没有实现。后来通过周云瑞老师及其他老师反复做工作才安心下来。金丽生被安排编入弹词甲班(该班学生一般是有基础的,十八个学生,八个是省里已培养了一年,其他基本是艺人子弟,庞学卿的儿子、杨振雄的儿子、张维桢的妹妹、周云燕的女儿、徐雪月的女儿等,都会弹会唱)。
3 s9 |  v3 ^% C3 ^9 ^" {    后来,金丽生被派到苏州评弹二团,跟师李仲康。1962年9月起开始跟师学长篇。第一次跟李仲康学习的时候,根本就听不懂他的唱,他的腔怪的不得了,不太适应。但是听着听着以后,就觉得李文彬编《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部书,真是煞费苦心,经过十年的反复调查,掌握资料后,才编这么一部长篇,1910年动笔。当时学艺的时候有线装本《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全部是唱词,最初老师是不给看的,老师让通过听书来把它记下来,不要抄本子。这个学习跟现在又不同,现在全部靠剧本、靠录音,方便时方便,但说出来的书是死的。脑子里都是第几页第几行,当时没剧本,全部靠听。《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书是很难学的,它脚色多、官白多、文学底蕴深厚。$ w$ f) R7 Q3 |) G0 J, p
    老师的业务很好,他是“码头老虎”。有时候生意好,就只能站在那里听两个小时,连位置都没有。就这样听一遍回来就想,想了自己记一遍,记不全还不敢问老师。老师身体不好、年纪大,演日夜两场,没有精力教学了。于是再听第二遍,再补充一点,听第二遍,有的时候实在没办法了,趁老师身体好的时候,稍微问一问,记下来,就这样一遍一遍听了以后,把本子这样逐步记完全。唱词也是这样学。虽然很难,要高度集中的听书,容不得开半点小差,但是这样学印象特别深。说的书非常形象,比较灵活,而且不容易忘记。7 W: P7 |) Z4 V6 Y2 U. o
    跟师八个月后,加上之前在学校,两年不到,金丽生就登台表演了。1963年下半年,就单档说《杨乃武与小白菜》了。当时条件很差,团里不做服装,只能穿短打,后来团长借了一件长衫,穿了足有大半年。三弦没有套,就问团里借了一只混纺布袋,提了一个旧的老式皮箱,算是出码头跑江湖了。当时一个月补贴十八元,演出收入全上缴给团里。交通条件、书场的食宿环境,一切一切都很艰苦。但是金丽生也不觉苦,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好好学艺、出人头地,将来一定要成为名家。
" \# m. ]0 I& |/ W    到了1964年,京剧革命浪潮席卷评弹,传统书全部不好说了,只能说新书。当时苏州团60年代初就开始编现代长篇了。所以1964年京剧革命来了之后,苏州团还能适应,有的还能马上编演。一开始跟着薛小飞老师学现代长篇《追踪》,后来团里给安排一个下手,他会说《苦菜花》,就说了《苦菜花》。一直到1965年参加省调演时,因一首毛主席诗词《浪淘沙 · 北戴河》,省里给了很高的评价。到了1965年底,单位又发生变动,苏州成立了一个新三团,把一、二、三团的精华全部吸收到新三团,把原来三团演员安排到二团,金丽生和老师李仲康就从二团调进了三团。一团的徐云志、周玉泉、王鹰,凡事好的全部调到了三团。1965年12月31日,局长到团里宣布三团的任务:第一是招待中央领导、国外友人及国外团体;第二是参加重大节庆活动;第三是可以编一点中篇和专场。这样三团主要及时应付市面上的演出。所以三团的长篇就不大说了。京剧革命以后,1965、1966年,评弹就已经转向对长篇不太重视了。到了1966年6月份“文化大革命”,评弹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不倒老翁

谢谢先生!
树根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