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听《张文祥刺马》有感

最近听了由唐骏麒先生开讲的《张文祥刺马》,跟以前曾经听过的由吴迪君、赵丽芳弹唱的《金陵杀马》相比,虽然是讲相同的内容,但毕竟一个是大书,一个是小书,感觉到底是不一样的。唐先生是潘伯英先生的高足,潘先生是当年评弹界著名的“七煞档”之一,不同凡响,唐作为他的弟子,身上多少也有几分乃师的风采。 # v/ ?9 b8 y; g( r4 ^4 B, P8 B
    《刺马》是清朝书,一般来讲,大书中清朝书是比较难说的,因为其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操北方语言,放在今天就是普通话,苏白是很少的,这对于苏州地区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苏州人发音中是没有卷舌音和后鼻音的,另外许多字是同音的,如“王”和“黄”,“何”与“胡”,都是不分的,因此,单就语言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清朝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又与别朝不同,如清朝人是留辫子的,穿长袍马褂的,这些特点都需要说书人在表演时演绎出来。再者,《刺马》这部书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上来说是属于近代书,因此,相比同样是清朝书的《彭公案》、《施公案》、《血滴子》、《康熙》、《乾隆》来讲,《刺马》在故事的传奇性和人物的夸张性方面明显要弱的多,别的不说,单以武功而论,就要差了许多,因此更加贴近实际一些。 5 Z( g8 n  f; N, |' q
    《刺马》这部书,讲的是晚清四大案之一,讲述太平军将领张文祥、陈金威,率军攻占浙江处州,活捉知府马新贻。马伪装降顺,取得张、陈好感,三人义结金兰。马暗通清军将领左宗棠,乘张、陈攻严州之机,炮击太平军,夺回处州,遂因功升任浙江巡抚。太平军失败后,马诱杀陈金威,奸污陈妻李氏,逼死张文祥妻黄氏。张文祥立志报仇,至济南、天津行刺马新贻,未成。后马任两江总督,驻辕江宁。张至江宁刺马多次未成,遂毁容改面,混迹市井,在妓院结识马新贻亲戚周国瑞。张利用周与马之关系混入军中,乘马阅兵时,于十万军中刺杀马新贻。张当场被捕。清廷审理此案,张在公堂大义凛然,揭露马新贻种种丑行。但是,平心而论,我不是太喜欢这部书,当然,这与说书人的表演无关,而是跟它的题材和内容有关,这部书,整个故事都是一个悲剧,讲述的是复仇,题材很沉重,全书气氛给人以非常压抑的感觉,似乎说书人说的越是精彩,书的悲剧性也就越强,有时说书人讲到张文祥、陈金威的悲惨遭遇时,甚至使人不忍心再听下去,这就好比演反面角色的演员一样,他演的角色越是坏,越是让人痛恨的话,就说明他演的越好,我觉得说书人说《刺马》也是一样的。 7 Y( O8 J+ z/ m4 s% C2 N
    从思想性讲,我觉得《刺马》实际上是反映了弱势群体面对强势群体压迫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控诉和抗争:陈金威、张文祥两人的遭遇正是体现了在强势群体压迫下的弱势群体的命运。俗话说“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是人生中不幸的事情,但却叫陈、张二人碰上了,但碰上这样的事以后,两人最后的结局及意义又都不尽相同。陈金威,妻子被马新贻奸污,自己最后也被马害死,他的这种命运代表了近代中国弱势群体被强势群体压迫而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陈只是他们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典型而已。而张文祥,则代表了弱势群体面对强势群体压迫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抗争,但这种抗争是无奈的、悲哀的,实际上对社会是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的,因为在当时社会中,象马新贻这样的人何止千百,刺了一个马,还有无数个类似于马的人,情况就是如此,个人的抗争的力量真是微乎其微。
7 L* A5 ^! l7 O& z    当然,最后张刺马是成功了,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张文祥本人毁容改面、家破人亡就不用说了,连带着他的弟兄、朋友辈最后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么多人的生命仅仅是换到马新贻这个无耻小人的一条命,而且事后事实的真相还被朝廷千方百计地掩饰,因此这样的结局,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一种复仇成功的快感。这与武二郎夜杀都监府血溅鸳鸯楼的那种扬眉吐气,快意恩仇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但也正是这种不同,才显得其更具真实性和时代感,传统书中武艺高强无所不能的英雄毕竟是人们美好的想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0 f1 j& S- u$ A
    书中唯一令人欣慰的地方可能就是还存在着许多愿意帮助张文祥刺马的人了吧!他们中有达官贵人、有官府公差、有市井百姓,但都同情张、陈的遭遇而愿意帮助张,正是有了这些人,才让人感觉这世上毕竟还是好人多,毕竟还是有希望的。也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更显得以害民的权贵们的无耻无德、丧尽天良,最终恶有恶报,死有余辜。 ) @0 {6 d3 C9 q8 }' `
    说起来,张文祥刺马这件事,在历史上是有原型,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经营10年,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曾国荃攻陷天京,纵湘军抢掠数天。为了灭迹,又放了一把火。湘军均饱私囊,朝野议论纷纷,恭亲王颇有微词,慈禧太后也心中不快,尤其坐卧不安的是,十几年来湘军的实力迅速膨胀。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她不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马新贻为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与李鸿章同榜;由于平太平天国与捻乱有功,官至闽浙总督、两江总督。但是马新贻却在1870年8月22日为刺客张文祥在众人之下所刺杀。事后虽然张文祥被凌迟处死,但是有关张文祥刺杀马新贻的原因却始终不明,使得马新贻被刺一案被列为清代四大悬案之一。 * |. k8 O, f4 X5 ?  i/ k
    这江宁原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人。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曾国藩对湘军的为非作歹也很清楚,他说:“余设立水师,不能为长江除害,乃反为长江生害。”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2 i7 ?/ b6 k1 s% A/ o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 O: d8 s, i! }2 P! j
    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马新贻被刺身亡,又有身后之玷,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桃色绯闻,而且又有为友复仇,义薄云天的侠义故事,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适应玩家的口味。若马新贻不死,也是百口莫辩。史家亦是望而却步,因为谁也不愿意去为一个渔色负友的小人辩白,冤不冤由他去吧。
# \+ u2 g5 R. M1 g" h% @; V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刺马完全是一场权力斗争,与评话、影视所讲的内容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要感谢我们的说书艺人们,正是有了他们,才给我们演绎了这么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凌文君当年向评话买脚本,其实弹词也是从这部书化出来的,可谓水本同源,详细可以读曹莉茵的评弹艺术论坛至文章,有记载的。

TOP

好文章  有理有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