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力设定来讲,《英烈》是有点难以评价的,给人感觉是两极分化,同时又没有一个标尺。以下是笔者粗略地框一下:. }" o( {+ v& l" x
. r+ J4 t- o2 H$ s* ^: @6 p顶级武将:
6 e) p5 h5 [9 A+ \+ ~王保保:面对傅友德、蒋干英、孙贤龙、梅占荣、杨天荣、顾仁杰、张赫、陆绪、陈德、王志六个马将,四个步将的围攻还能保持不败,最后还是对手房先鸣金收兵,其中傅友德还是朱元璋手下的佼佼者,蒋干英、孙贤龙、梅占荣、杨天荣、顾仁杰是后起之秀,张赫、陆绪、陈德、王志四人合力做掉了老驸马李金荣,都非善茬,可见王保保的武力之强。
9 N! ~. c4 ]: d/ n: r0 H0 ` X
超级武将:. k0 \$ q4 Q8 H3 X1 S8 O( b @
枪祖宗伯颜图,枪王方国珍:前者的鼍龙枪多了一枪独门枪,但后者多会一路姚家枪,基本扯平。5 t. i( O5 G t1 l. J
刀王葛也先,刀祖宗:两个人都与蒋忠战平,也基本差不多。
2 x+ X9 @5 S0 A; F$ u7 w3 G张胜祖:据说武力很高,能够与王保保较量,但就书里仅有的表现来看,仅仅是面对朱亮祖、王玉、薛显、吴桢、吴良的围攻而保持不败,而这即人中除了朱亮祖、王玉厉害点,其他人都一般,所以姑且把他放这一级。
0 q4 @ J. R# z( N5 m蒋忠:朱元璋手下头号勇将,曾经搬到北梁楼,手托千斤闸,大战刀祖宗、刀王大战三天不分胜负。
9 g5 v6 f! r0 f5 T# ?
/ Y; l, O. U9 p, n: ^强级武将:5 c+ L" j0 a: |* D
傅友德、岳能、伯颜启元、脱脱、李金荣、佛宝元郎、呼里克刹、豁鼻马多尔衮、王善龙:傅友德是后期朱元璋方面头号战将,曾经连胜曹良臣、曹良璧、李文忠、沐英、朱亮祖、常遇春;在与岳能的六战中也胜出一筹。
7 p3 \+ W k% K岳能:后期傅友德最大的敌手,但在六战交锋中败北。
, C. h8 N, \$ {- ]; y* Q1 @伯颜启元,枪祖宗之子,元朝第二条名枪,表现与傅友德类似,连败左成龙、平安、蒋干英、胡大海等将,后被胡大海水擒,生病后死于李文忠枪下。
2 J9 |( |8 ^! I; D( `7 Q脱脱,元朝的一根正梁文武双全,武力也仅比蒋忠稍逊一筹。- e1 D1 M. C ]4 |4 U' n6 G
李金荣,元朝四根庭柱之一,号称无敌将,但跟蒋忠交手很快就败下阵来,又被四盾牌将偷袭杀死,跟其他三根庭柱相比感觉差了点。1 {9 P1 F( z8 C J" `
王善龙,王保保的兄弟,武力虽比不上其兄,但不逊色于王保保手下四大部将。/ g% A$ k4 r, f3 q# y) {0 [+ I" o1 L( @
佛宝元郎、呼里克刹、豁鼻马多尔衮:这三人再加上牛千斤为王保保手下四大部将,除了牛千斤稍弱之外,这三位,论武力只在傅友德之上而不在他之下。3 |7 k+ C1 ]0 L% ~- j8 B- Y$ r
柴洪吉,张士诚手下头号战将,曾经三刀杀败王玉,后来在牛塘角被胡大海使诈杀死。! [( r8 {* m4 l8 G& y
岳效飞:岳能的儿子,手使双锤,练就一身硬功,刀枪不入,后中计被烧死。
; Y* D+ t" O& P( ?9 A, _; Q
- Q" m8 o' [( t" y一流武将:" b( z, q) g/ _) N% o! k i
朱亮祖:元朝第三条名枪,枪祖宗的小徒弟,曾经用独门枪伤过常遇春。1 \0 A% M9 ~7 Y4 {, \' J% j
常遇春:书里风头最劲的一个,就武力来说也是书里成长最明显的将领,在反武场的时候完全被枪王方国珍压制,到最后要枪祖宗伯颜图使用独门枪才能战胜他。当然一流是指他最初的武力,从最终的武力来看放在超级也不为过。
4 s( o, J$ u2 a3 p! _$ b( |铁木耳拉拉汗:荆襄王,元朝的第三把刀,轻松击败胡大海,可惜被左成龙偷袭而死。
0 Y6 ^3 s( B0 q; x6 z( S8 `* a花云:书里多次提到武功只在常遇春之上,不在常遇春之下,使用两丈长的描金鐇。
`5 X) S4 W8 x- X牛千斤:王保保手下四大部将里武功最差,但从轻松活擒胡大海来看,不在荆襄王之下。5 g! }" Z9 W( k" n# T* `
胡德济:胡大海儿子,红营七貔貅将中的飞貔貅将军,武功是枪王亲手调教的,力大无穷,父子交兵时也曾生擒其父胡大海。
& R5 T z" H K1 c" A9 h6 v李林:徐州王芝麻李的义子,后成为红营七貔貅将中的神貔貅将军,年幼时曾经败给常遇春,后来成长到李文忠、沐英、王玉三人斗战之不下。! R+ x0 O! y. [" j
蒋干英:蒋忠之子,红营七貔貅将中的盖貔貅将军,跟父亲一样力大无穷,但武技尚不成熟。
; t* [: g* k0 u. k; t* k柴洪亮:金刀柴洪吉的兄弟,武艺略逊色于乃兄。
8 v. B* W7 l n( o俞亭玉:元朝四大反寇之一,号称水上第一条好汉。
2 D2 Q' z6 Y4 \& }! |- ^& C李文忠:朱元璋外甥,13岁参军,是红营的神虎将军,常遇春死后代理常为扫北大元帅继续北伐。
+ C( u4 c6 @' t G% `2 Y' H9 Y沐英:朱元璋儿子,是红营七貔貅将中的勇貔貅将军,但勇有余而谋不足。
, q. t; U: z5 U9 V
0 q z( v. w0 J, V2 x二流武将:) Z4 W/ N! v) P! L* p2 q) D) w
康茂才:原为徐寿辉手下,陈友谅弑主后投向朱元璋,智勇双全的老将。
, }( Z, h; ]( g0 f9 R" g; R6 r蓝玉:枪祖宗的孙女婿,没有出过手,也会鼍龙枪,但不知是否会独门枪。
9 R, L6 E+ Q$ `+ g! a6 T& Y王玉:是“从士兵到将军”的典型,原本为一个马兵头,后来在牛塘角战役中,是他三冲牛塘,杀出重围到金陵去搬兵的。
8 k$ d6 m5 v. K3 I薛显:姑苏名将,原为张士诚手下,后投向朱元璋,武力与康茂才相仿。
Q, O3 b) z" ]% G4 l- d0 y田丰:原为元朝武状元,后率师起义,割据广东,成为八小邦之一的广东王。2 W3 @0 u w1 b
岳效良:岳能的儿子,使用双锤,曾力战蒋干英最终失败。6 t$ ]6 n! O# k6 k0 u
平安:飞行太岁雷贵的徒弟,善使双刀,是小辈人物里的后起之秀。( s9 ]3 c& {' R9 M1 L+ I
四盾牌:张赫、陆绪、陈德、王志这四人都是步将,但配合默契,曾经成功袭杀老驸马李金荣
7 T+ |$ E3 L" d! X/ `0 z
1 j( Y& L7 |+ R+ E, {三流武将:
2 K( r/ a; p' n张天佑:朱元璋前期收服的元将,是个文武全才。
' l" ~4 n, a6 y: v. U张定边:陈友谅手下元帅,号称天下三个半元帅之一,可惜武力是相对较差。( w8 n/ p4 Z4 I! I, w1 U
胡大海:类似于程咬金一类的人物,在朱元璋手下也可以算的一号勇将,打仗灵活,所以屡屡能打胜比自己厉害的对手。# x# _+ Z- ?" ?3 R
徐达:朱元璋手下元帅,号称天下三个半元帅之一,可惜武力是相对较差,朱元璋手下的大将里只能算二等。 G4 }8 v: S5 H) f+ V; d0 V
汤和:朱元璋手下元帅,号称天下三个半元帅之半,可惜武力是相对较差+ G# q% u2 c0 W" ^* c6 P
邓愈:朱元璋手下大将,武力与汤和相仿。
0 k# \; v; v6 F0 Y3 ?郭兴、郭英:这对兄弟的武力在朱元璋阵营也只能算是二等货色% Z. a3 k9 Y' J( p9 a3 z8 m
吴桢、吴良,孙兴祖、梅思祖:这两对兄弟(后一对是结拜兄弟)的武力也就是跟郭氏弟兄在伯仲之间,其中可能吴桢要稍高一些。: m3 I- B Y- {2 \( `
( b& D+ q% Z# ?8 D. Y% G
龙套:梁家八口刀、邓家七条枪、小霸王张虬,罗家将,白家将,周家将等:这些人分别是张士诚、陈友谅们的手下将领,按理应该有二流或三流的水准,但由于人物众多,再加上又都是龙套,就不一一作介绍了。$ D( v0 k8 H/ P( Y ? S) ^
不入流:朱元璋、冯国庸、冯国胜、华云龙、丁德兴、赵得胜、陆仲亨,唐胜宗,耿炳文,耿再成等,从武力来看朱元璋甚至还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呢,总的来说,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都是饭桶。) C2 q# _( \" k! J
u/ R6 F# u# _# k% Q5 a8 w以上即位《英烈》的武力情况,应该说,没有象《隋唐》、《包公》这些书那样容易判断,有的地方甚至还比较模糊。还有如世外高人如冷谦、周颠,张金铂等,江湖高手如七个老太岁等,以及暗器高手如吴福、李长生、脱宝,因情况特殊而没有算在内,其中吴福最后对上李长生就好比是古龙笔下小李飞刀对上孔雀翎,同归于尽是必然的结果。所以,这样的人物就把他们算成是江湖人物而不放进去了,另外象单田芳版的《英烈》里一些牛人如常茂、田再镖、高彦平、吕具、脱金龙、虎牙、于皋他们,由于在评话里没有出现过,所以不予评置。大体上关于《英烈》的武力就只说这么多了,笔者所了解的也就仅此而已了。关于苏州评话的长靠书,就说到此为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