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据吴承恩同名小说的部分章节编说。故事始自唐僧在二界山收孙悟空为徒,观世音紫箍咒制服孙悟空。后唐、孙于蛇盘山鹰愁涧收小白龙驹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同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经。途中,无数妖魔鬼怪都想食取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孙悟空为保唐僧分别同虎精、貂鼠精、白骨精、猴精、红孩儿、金鱼精、蝎子精、弥猴精、蜈蚣精、牛魔王等斗智斗勇。从书路来看是不完整的,而目前听过的是由张树良开讲的从灭法国、经历车迟国、火云洞、朱紫国、盘丝洞、黄花观直到真假猴王这一段。
3 B2 E, L: S9 m# G a在评话里,孙猴子的能力被大大提升了,别的不说,就手里的如意金箍棒就重了十倍,达到十万多斤重了,而且还会变什么就有什么的能力,如变成大鹏,就能鲲鹏展翅九万里,因此基本上没有法宝的妖怪或者没有特殊能力的妖怪在他手上不堪一击,相比原著小说,要厉害了许多,唯一的缺点是听不得锣声,听到锣声就会兴奋(猴戏)?猪八戒塑造的有点类似程咬金、胡大海,既突出了他憨厚的一面,也体现出了他狡猾的一面,当然好色这一点还是保留着的,而且武艺设定也不弱,像对付盘丝洞的蜘蛛精还是不在话下的。沙和尚还是如同原著那样没有什么特色,可能没有特色正是他的特点吧。不知道是否张先生擅长说短打书,这段《西游记》听起来总觉得有些短打书的味道,孙悟空有点像江湖人物,记得有回书还真提到了他穿房越脊去偷听的场面,因此难免给人感觉这不是孙悟空,而是翻江鼠蒋平。总体而言,“乱说”的味道比较浓厚,当然,从原著来看就够乱的了,说书人再乱乱也无伤大雅。由于只听过18回书,因此也不好多讲什么,就谈到这里了。
, B2 f4 @, D6 f- D《济公传》故事大抵依据清郭小亭同名小说改编加工而成。述南宋孝宗年间,节度使之子、天台人李修缘17岁出家为僧,法号道济。李为“转世罗汉”,游戏人间,惩恶扶弱而行为疯颠,人称“济颠”。好相秦熹之子行为不端,济颠以法惩洽,复点化秦熹,遂为秦的替修僧。采花大盗华云龙盗走秦相府珠冠,官府请济捕拿,济虽困华而为点化其悔悟,故意放走。华继续作恶,夜入赵家楼采花,济颠弟子雷鸣、陈亮追至,华以毒镖伤二人,济颠救出二徒。雷、陈之义兄杨明擒华,妖道姜天瑞救华擒扬,济颠赶至,杀死姜天瑞。姜师华清风以邪术擒雷、陈等,济颠火烧华清风。华云龙逃遁,杨明等紧迫再擒之,慈云观道人邵华风救华,济颠擒华斩之。邵华风逃至万花山为八魔所囚,济颠往索,八魔与济颠会斗于金山寺,用魔火困炼济颠,太乙真人、长眉罗汉助济降魔。小西天盗贼狄元绍杀人移祸杨明,杨友谭宗旺、刘瑞德探小西天,谭被困,与狄妹小霞婚配。济颠亦至小西天,小霞以诛佛剑败之,谭盗剑,济颠点化小霞,共破小西天。5 L4 }! x/ A* A. r$ x6 @5 z
说起来这部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而在几十年前,说这部的人很多,并且各家各说。其中有名的是范玉山、虞文伯、沈笑梅、陈浩然,号称“书坛四济公”。据说范玉山人称“活济公”,他为了说好这部书曾专门到苏州的西园寺罗汉堂去研究济公塑像,学习济公“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的表情,精彩之极。虞文伯的“济公”以形象滑稽见长,所以被称为“滑稽济公”, 陈浩然善用小嗓子起济公说话,带几分天真,因此有“小济公”的称号。不过,这几个“济公”中,可能大家最熟悉的是沈笑梅,他跟范玉山一样为了起好济公角色曾认真揣摩过西园寺的济公塑像,而且抓住济公好杯中物的特点,创出了一个“吃醉济公”的形象,故而被称为“醉济公”。上世纪80年代曾经根据沈笑梅先生的演出本拍摄了8集电视连续剧《济公》(依稀记得开头放了6集,几年后才放了7、8两集),每集名称分别为:“济公出世”、“阴阳泪水”、“古井运木”、“妙手移瘤”、“巧点紫金钗”、“大闹秦相府”、“醉接梅花腿”、“智破无头案”,这部电视剧的播放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
, Y" b G* @0 `- P6 ~ B不过,关于评话《济公传》,目前没有听过任何音频,也没有见到网上哪儿有,只在《苏州评弹书目选》里看过沈笑梅演出本里的连个节选:《割瘤移瘤》和《相府治病》,这两个片段在电视剧里即“妙手移瘤”和“大闹秦相府”,相信看了电视剧的朋友,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领略《济公传》的风采。2 x8 I( m7 [9 C/ n4 y5 b, _
好了,由于笔者神怪书见得不多,也就不多作废话了,关于评话的神怪书专题我想就到此为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