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所藏弹词书现今仍完整保存于国家图书馆“西谛藏书室”, 国家图书馆且编有《西谛书目》传世,和郑振铎生前所订旧目比,新目更齐全,且多有旧目未及收者,但近见研究者只引旧目而似未见新目,如收录弹词最全之《弹词综录》。余有读目之癖,因就《西谛书目》中有关弹词目稍稍整理之,以飨同好。4 v) b9 c; E& v2 Z& g* a
/ \; |2 |4 W; a+ ]0 o
郑振铎生前所订《西谛所藏弹词目录》,见于《小说月报》17卷(1927年6月)的号外,共录弹词117种(去其重复实际上没有此数)。《郑振铎藏珍本戏曲文献丛刊》(全7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前言 :
% ]2 e2 b9 N _% \* t# y6 K/ I郑振铎先生逝世后,家属尊重他“所有藏书都是国家的”这一心愿,最终决定将所有藏书捐赠给国家,共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四部,总计九万四千四百四十一册,全部入藏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在这近十万册的藏书中,涉及戏曲、小说、版画、弹词、鼓词、宝卷、歌谣、俗曲等种类,其中以戏曲、小说、版画书为最。郑振铎先生也表示自己“于诸藏家不甚经意之剧曲、小说,与夫宝卷、弹词,则余所得独多。”
( Q- Z& n" \- g) n对于郑振铎这批藏书,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在馆内设立专藏,开辟“西谛藏书室”,并根据全部藏书和郑家原有的“书目”,编辑了《西谛书目》,于一九六二年出版。
. k) o& d/ O$ F5 S( L$ C: q! Q《西谛书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年,全一函6册5卷):
+ j" X C+ y4 ?. f% |书目5卷,题跋1卷。书目卷1经部、史部,卷2子部,卷3至5集部,共着录郑氏收藏古籍7740部。
; o1 @7 }1 |, i% y1 z5 Q; r% \各书只列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并注北京图书馆书号,以利检索。
& @, p5 |* h" ]1 y1 G* s1 ? r集部占书目5卷的3卷,其中明别集306种,清别集762种,总集801种,小说682种,诗余(词)类555种,曲类667种,弹词鼓词289种,宝卷91种。
l( `% Y8 M! q( g' l' \《郑振铎藏珍本戏曲文献丛刊》:
) B% q$ ]7 [1 G- V本次我们国家图书馆的西谛藏书中编辑剔除之前曾影印出版的戏曲古籍,从曲类藏书中精选九十七种,分为七十册,汇编为《郑振铎藏珍本戏曲文献汇刊》影印出版。全书分为六类,分别是杂剧类、传奇类、散曲类、曲选类、曲谱曲律类、弹词鼓词类;每类大致按照时代排序。
. Z7 b% w2 z5 k6 l# @5 H. f弹词鼓词类 :
0 \; Z1 W4 ^2 A/ M3 Q( i, w: C第六十五册 ! [5 G8 J9 y. H* p) ?9 H5 T
改本白仙传四卷(清)佚名撰清嘉庆十五年(1810)抄本一 . }& P8 h4 \/ ^$ g% d9 f
新编白蛇传雷峰塔十卷(卷一)(清)野花老人撰清抄本三五五) E" ~7 ^. ^( U6 N. M
第六十六册 ; y1 L ?0 ?. f( v' H; l7 T/ g8 W8 `
新编白蛇传雷峰塔十卷(卷二—六)(清)野花老人撰清抄本一! Z" a8 o8 ^; f, A
第六十七册 W7 Q* f4 f k" i/ ?
新编白蛇传雷峰塔十卷(卷七—十)(清)野花老人撰清抄本一
5 z4 K: p+ L8 G( o2 _1 A第六十八册 " j( w$ l* A# d! f* M. Q: y0 u" B& w. J
孝义真迹珍珠塔二十四回佚名撰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一, a& ]! ~4 {9 {+ I7 k2 q5 e+ g
第六十九册 , Z$ |6 g' I$ P: i, o, m7 c% Q) X
绣像笔生花四卷(卷一—二)(清)邱心如撰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一/ A7 B- B' d+ M) l
第七十册 ! ]+ _ N. T& l: r
绣像笔生花四卷(卷三—四)(清)邱心如撰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一
% |3 V( K7 Y) j8 U& b: J' i% \' U) i' d) o- _
案上略是郑振铎藏弹词概况。本目录则出于《西谛藏书善本图录》后之《西谛书目》,因赏鉴不便,自己整理了一下,题曰“重编”,只是调整了一下前后次序,把一些异名同书,一书分前后几集的情况归并为一条,除非特别有差异的版本:如《珍珠塔》,有24回的周殊士本,有56回的陆士珍说本(因把陆说《绣香囊》又列后),有前传《六美图》(九龙阵、双帅印、闹卢庄 是前后集),有后传《麒麟豹》,《碧玉环》因高度和《珍珠塔》相似(见赵景深弹词考证)又列后……如此“重编”,则得目124种。其它11种,我认为不是弹词(或明显不能列入正编,如滩簧雅集十种),仍附于后,以留《书目》全璧。另拈出其中珍罕本若干,另文再述。《弹词叙录》著录《五龙绦》,谭按说《双宝莲》是《五龙绦》前集,但未见原书,盛著《弹词综录》把它归入已佚书目,可见其罕见。《盗金刀》是《二度梅》的第三集,各家图书馆未见收录。《和合琴》、《叠仇集》原杂于鼓词目中,但见飞春阁是嘉道年间专刊弹词之书坊,所以推断为弹词,另数种抄本,未见著录,不详内容,只能待有眼缘之人揭发出再定。
0 e6 O2 F0 m: |/ |& h- b: C
8 O- i+ j4 s- b$ u& l+ N
1 B D4 ?/ T' n附:重编《郑振铎弹词书目》
+ y$ T* \& c2 `1、绣像孝义真迹珍珠塔 六卷二十四回 清同治八年无锡方来堂刊本 六册 版心题绣像九松亭! |9 t @+ ]; F" O) [
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 二十四回 清刊本 八册 有图
" p) @2 v( ?$ N" x孝义真迹珍珠塔 二十四回 清同治抄本 四册 3 N. a' @: \9 r# z; ~
! y u; ?/ l5 e; m8 V/ b$ i- I2 Y
2、绣像珍珠塔 四卷五十六回 刊本 七册 卷三、四中有玉钏缘夹杂在内% l+ e N. q6 r, q2 f( Z/ y$ B
: J! m# {6 I3 J- d3、新刻秘本陆调唱口绣香囊全传 七集 清陆士珍撰 清环春阁刊本 七册 有图
3 f, V4 d7 u* O4 p0 g( g$ g) J5 \9 U& u0 Q! K3 |* ]( s$ L4 g
4、绣像说唱麒麟豹传 十卷六十回 题废闲主人撰 清道光二年刊本 十册
3 e2 h0 ^, S7 r1 x- r" S8 L% [) r" f2 ~& O# }
5、绣像六美图 三十回 清同治九年活字印本 八册, k) p( O( [( m+ I5 G7 r# I
绣像九龙阵 十六巻十六回 清同治九年活字印本 三册 有图
6 ]5 ~. T/ R7 ]8 Q& e+ {绣像闹卢庄 十六卷十六回 清同治九年活字印本 三册 有图
& i0 c M9 x' B) I! B1 r绣像双帅印 十四卷十四回 清同治元年活字印本 二册 有图) l1 b. Q2 o" d" Z) W
) u) k0 \9 r5 i: Q) n1 a6 @$ J6、绣像六美图 存六回 清武林务本堂刊本 一册 存二十五至三十回 有图
2 q: K; N5 }; u1 R$ T' k, [九龙阵 存五回 清武林务本堂刊本 一册 存第一至五回 有图
9 e! c# M% h- k3 \7 W3 ~# \+ r绣像闹卢庄 十六卷十六回 清武林务本堂刊本 四册9 u" z+ r; ^" ?' k) v1 e( U
绣像双帅印 十四卷十四回 清武林务本堂刊本 二册
6 l/ Z8 `2 }# U+ ^1 q4 y1 I' E8 l/ D4 n( Y9 A9 J
7、绣像四香缘 三十二卷三十二回 清朱镜江撰 清道光刊本 十册 有图
0 @/ a @, M* U' V, ^; E增广绘像四香缘 存十二卷 清朱镜江撰 清光绪二十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三册 存卷一至四、九至十六
+ Q7 C7 p \% [. H; M! T& B" Y增广绘像蜃楼传 六卷三十二回 题读画楼主人撰 清光绪二十一年石印本 四册
) C1 o* W( I9 c) l) {7 u$ ?) V
% ]1 V5 ?5 L3 P# e0 w8、绘图碧玉环 六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六册 有图, f1 q1 q L6 D% L
# f% c" n7 E$ b5 h m' d; R
9、新刻玉蜻蜒 八卷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四册
( G3 X k" \% }) m9 A
: v7 t q+ ~8 L( |* K, l10、绣像芙蓉洞 十卷四十回 清陈遇干撰 清道光十六年刊本 十册 有图
, `0 V6 a2 G6 C m* `: f4 Z: \7 x8 }
11、绣像节义缘 前集二十八回 后集三十回 清咸丰二年刊本 十二册 有图4 b2 _2 }! \! n9 R
6 Q: M' X1 ?3 e% _4 a$ x3 d12、绣像后玉蜻蜓 五十九卷五十九回 清嘉庆十八年环秀阁刊本 六册 有图* R3 D2 _4 m7 a- d
1 |0 u5 k; V" `1 S: H' o; ]
13、新镌后玉蜻蜓娇红传 二十四卷 清抄本 二十四册
0 o/ l: i6 e$ a# Y. M! `) R3 j. B6 D* V
14、绣像文武香球 十二卷七十二回 清同治二年二酉室主人刊本 十二册 有图
& B" Z3 t8 @; Y新增全图文武香球 存二十四卷 清光绪六年三乐轩石印本 四册 存卷一至十八、三十一至三十六/ r% u! x; a5 I6 q. C% Y9 D9 R
绣像校正文武香球 八卷 一九二四年蒋春记石印本 五册/ T& @/ b( C+ a. n
2 S/ s2 Z; g) \! W; p15、改本白仙传 四卷 清抄本 四册 ?) S2 B+ F! o4 R; h1 F
- a' {: ]; a. k4 m( O% O
16、新刻绣像义妖全传 存二十七卷 清陈遇乾编 清刊本 十一册 存卷二至二十八: i8 ^5 Z7 c7 ?% M
增像西湖缘真迹图咏 四卷五十三回 清陈遇乾撰 清光绪十九年石印本 四册 有图4 C: |4 k \# ?
增像西湖缘真迹图咏 四卷五十三回 清陈遇乾撰 清光绪十九年石印本 四册 缩印本
# i2 V4 J; ~, C* t
8 @6 K" |1 ?& {17、新编白蛇传雷峰塔弹词 十卷 野花老人撰 清抄本 十册
% i0 Y% y) c C3 h$ t4 Z i% B5 m" R0 p/ |9 _) b
18、三笑新编 十二卷四十八回 清吴信天撰 清光绪四年刊本 十二册 有图+ k5 D h5 W5 F$ c- k
. d# `8 f) P# f
19、绣像八美图 五卷二十二回 清光绪四年刊本 四册 有图
: G$ C5 r. O- h* o" X: y! Y绣像八美图 五卷二十二回 清光绪五年刊本 四册 有图
- b/ W8 c/ D* L绣像八美图 五卷二十二回 清刊本 四册 有图 又名金如意
* s' o* a) e* Y# d; m) d! \绘图前笑中缘金如意全传 四卷二十二回 清光绪十九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四册 有图
" \8 C" s) x8 ]! ]. E. w& }
- ]: y4 _1 I$ e8 j, |% ~20、绣像九美图全传 十二巻 清曹春江撰 清道光四友轩刊本 十二册 有图 又名合欢图 G# j$ H* n! }& g2 N
新刻绣像说唱九美全传 存十七回 清咸丰四年刊本 四册 存一至十七回- i8 x& {7 t, @/ {7 J* {+ n6 a
续刻笑中缘图说 四卷二十四回 清光绪十九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四册 有图" I/ M3 K: S5 ~6 G5 G
. H/ `# E0 _- o21、新刻绣像换空箱全传 二十一卷 清曹春江撰 清咸丰七年吟香书屋刊本 四册 有图* T! W. m2 N$ \
新刻绣像换空箱全传 二十一卷 清曹春江撰 清光绪十三年瑞锦楼刊本 六册 有图
- O7 w7 a6 q* z8 F9 G
4 a) C; t0 i0 R% Q+ C22、新刻唱口时调沉香阁 存十七集 清刊本 三册 存七至二十四集 又名十美图
' p' S8 ~* r) Q+ _绣像十美图传 四十卷四十回 清光绪四年古越三馀堂刊本 四册 有图) \7 D' e: Z: C, Q
绣像十美图传 存三十六卷 清刊本 五册 存卷五至四十 g: m9 p- Y7 \1 X* {; K9 B' _
8 o4 b! b$ n* R# k7 h
23、绣像双玉玦 二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上海启秀堂书庄石印本 二册 有图
5 a8 m- k1 l6 [4 `9 F5 l8 j1 i8 @
% e, G4 k: }) a% `) Q9 |) k+ v24、绣像双珠鳯 存五十回 题一叶主人撰 清嘉庆十七年飞春阁刊本 十册 存第一至七、十七至四十九、五十五至六十四回4 p5 Z( ^( z/ P t( |, ?
绣像双珠鳯全传 十二卷八十回 题一叶主人撰 清同治二年净雅书屋刊本 十二册 有图/ @ I' R) i. G- f! X! W% {$ V% n+ _
9 X1 H: Y8 p& F% h1 C
25、绣像珍珠凤 十六卷十六回 清光绪刊本 四册 扉页题双珠凤
J& K$ d: B( G2 n
- R! Z# b& B. _26、新编双玉杯全传 存二十九卷 清郁惠嘉评 清嘉庆十六年清梦轩刊本 五册存卷一至二十九
: X% ^; r% @4 K( H' ]: F9 q新编双玉杯全传 三十六卷三十六回 清道光八年醉墨轩刊本 八册 有图
6 d8 [" V8 H t4 O9 Y" T2 j新编双玉杯全传 三十六卷三十六回 清上洋恒德堂刊本 六册 有图
& s5 e/ f0 F% M! I- K' Y7 S7 m: ?$ S: ?5 ^
27、新刻时调唱口真本九丝绦全传 三十六集一百四十四回 清郁惠嘉评 清道光十二年环春刊本 十册 有图
6 N# T! m) I2 j# q+ V) T5 B; x" d$ e% v
28、绣像玉连环传 八卷七十六回 清朱素仙撰 清道光三年亦芸书屋刊本 八册3 A% x% X/ J8 |! c$ S/ B& I
. {/ x8 f# M+ t9 j. h: z
29、绣像落金扇全传 八卷五十回 题吹竽先生撰 清同治刊本 八册 有图9 b `; X9 K/ t/ k* q+ u
/ U4 H$ r3 n) G! J30、绣像还金镯传 存六卷 题吹竽先生编 清道光十三年刊本 六册 存卷一、四至八' c& j3 `# n. C( g/ k
绣像还金镯 存三卷 抄本 三册 存卷一、三至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