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唱调原作一种“七言上下句的讲唱调”:这种讲唱调“近说白”就叫锣鼓调、花鼓腔;“近吟诵”就叫文章调、文书调;也许还有别的称呼,如宣卷调等;…它们的特点都是“字多腔平,旋律较弱,介于说和唱之间”。这种讲唱调经艺人师承、传唱,吸收杂曲调,夹花加衬,逐渐就翻新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唱腔来,这种冠以创始人姓氏的特色唱腔,就是流派。弹词由“吟诵”发展到“流派”,风格由单调平直变得婉转多致,这其中“取声字词,腔随字转,字更腔和”的南词昆曲唱法,就起了很大的作用,《秋思》就是很突出的例子。
: x, K, a2 o# f9 [. U
7 ^2 `' `2 F; _6 J6 f: b《秋思》原作《秋夜相思》,嵌集唐人诗联缀而成,共三十一句,一说平襟亚作,一说黄异庵作,旧刊《开篇集》中一般都收原词。1961年,周云瑞用祁调谱唱,陈灵犀(一说夏史即吴宗锡)删节为十七句,更名《秋思》:
- {! v" J# w8 h5 }+ `: _ T" F, u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如水夜云轻。3 A1 r3 q0 p8 M) ?' d3 K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a1 ?0 _5 ?; A
佳人是独对寒窗思往事,但见泪痕湿衣襟。9 K. \* a9 w2 h2 i8 @: h
想当初天阶月色凉如水,与君家卧看牵牛织女星。0 e7 e8 d& o% ~: f8 ~
( u: z7 c# I* r; n曾记得长亭相对情无限,今作寒灯独夜人。
3 X3 t+ b, O$ |1 h& `" S谁知你一去岭外音书绝,(可晓奴盼君家书抵万金。连连寄书长不达,)可怜我相思三更频梦君。
. ?7 _3 i6 j5 ^2 s莫非是二十四桥明月夜,贪恋那楚腰纤细掌中轻。0 V5 f5 G) S! M3 n& D
但见新人笑容好,那闻旧人哭断魂。
# h/ B1 D6 m; M2 \+ h g9 O你可晓十年一觉扬州梦,也不过赢得青楼薄悻名。
' w' f4 t7 i1 C# ~8 {6 T3 z" h: Q全不想红颜未老恩先断,害得奴深闺寂寞养残生。9 ?& |. d" _1 P, H) A7 R
7 N% g! F0 o! W H C
翘首望君烟水阔,只见浮云终日行。9 V9 D. y+ s. z$ Y# h
但不知何日欢笑情如旧,重温良人昨夜情。
! z0 F- ]" P: k+ A% ~. T恐怕当年怀归日,我已是環珮空归月下魂。
; j5 z4 Y" L' z, L* `卷帷望月空长叹,长河渐落晓星沉。
. ^ E, M& R$ X& H" _* m/ z$ m
- a. `4 w0 Q! z+ g: c" P0 x约分三叠。从新旧两版对比看,删节后《秋思》变“妇女思夫”为“佳人楼愁”,情怀别寄,反而比旧旨更深邃隽永。加上周云瑞谱唱的“祁调”较旧调有所创新,色彩也变得明亮,因而《秋思》成为“祁调”的代表作。又因为是“集唐”的唐诗唱句,和一般口语粗话入唱不同,“集唐”可以说是很严整的“律词”,其谱唱也是“取声字词”的词唱,所以整支曲子更象散曲,绝异其它说唱开篇。 - h6 x8 s1 L( f! D" e" t9 G) E. V
祁调属于“俞调”系统,用假嗓,以表现闺阁女子悱恻凄切的感情为主,如《双珠凤•霍定金私吊》,较“俞调”收抑,属于比较难唱的一种,所以一度演唱的人较少。近听了新秀严炎君的演唱,女声本色,没有了男子假嗓那种忸怩之态,则显得婉转入云,高亢浏亮,尽显《秋思》的“散曲”风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