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眼童子 于 2021-4-30 13:06 编辑
% j7 y7 m; O \, ^5 x3 w1 B$ X' C/ R$ y4 l; K1 V: o
《琵琶记》
1 i5 N4 X% [) w; M' F1 H+ A$ H$ S, I
《弹词叙录》著录《琵琶记》,情节和高明《琵琶记》(共42出)无异:8 I4 M* C- i7 I% T: ?
陈留都人蔡伯喈妻赵五娘,新婚两月,夫妻和顺相敬,蔡的父母身体康健,一家人和和美美;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全家花下酌酒,为亲祝寿。不久,朝廷黄榜招贤,郡县把蔡伯喈申报上司。伯喈以双亲年迈不能远离为由,坚决拒绝。蔡母也恐失去倚恃,不愿伯喈上京赴考。然而蔡父认为此是光宗耀祖的大好时机,硬逼着伯喈赴试。邻居张广才也一力赞成,且答应照顾蔡家。伯喈万般无秦,只得打点上京。伯喈一举及第,登上状元,官拜议郎。他思念父母,正要上表辞官,不料牛丞相此时却奉旨招伯喈为婿,伯喈以有妻室、双亲年迈为由予以拒绝,一并辞婚。牛相非常恼怒,奏明朝廷,圣旨不准伯喈辞官辞婚。伯喈只得与牛小姐成婚。伯喈走后,赵五娘于家中尽心竭力地待奉公婆。当时陈留逢上饥荒之年,生活艰难,蔡家陷入困苦之中。蔡母埋怨蔡父不该逼伯喈上京考试,二人终日争吵。五娘从中百般劝解,并典卖钗簪首饰,换粮米养活公婆,自己却背地里吃糠挨饿,好不容易得到一些救济粮,又被恶霸里正抢去。五娘躲在厨房吃糠的行为引起蔡父蔡母的猜疑,他们以为她在背地里偷吃好东西。一日蔡父蔡母突然闯入厨室,抢过五娘的饭食察看,才知道媳妇吃的是糠。悲痛之下,蔡母一哀身亡,蔡父也后悔不该让伯喈上京。不久,蔡父罹病,临终之前,对儿媳妇赵五娘的辛勤待奉深感愧疚,他要五娘改嫁,并留下拄杖一根给广才,嘱其等伯喈归来,打他出家门。蔡父死时,因无力安葬,五娘剪下自己的头发典卖,埋葬了公公,以麻裙包土自筑坟台,然后画出公婆遗像,身背琵琶,一路弹唱行孝曲子,进京寻夫。蔡伯嗜在牛府弹琴抒愁,因为心意烦乱而时时出错。他思念父母妻子,托人往家乡捎信,不料捎信的人却是骗子,信没有捎出去。中秋之夜,与牛氏在花园中赏月,月色皎洁,牛氏心情畅快,伯喈见月伤心,思念家人。牛氏窥探到伯喈的心事,于是劝牛丞相同意自己和伯喈回陈留探亲。牛丞相考虑再三,决定到陈留接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赵五娘只身到京城,适逢弥陀寺做佛会,便去追荐公婆。在寺门前她展挂公婆遗像卖唱。此时伯喈也前来佛寺祈祷父母来京一路平安。伯喈随从因五娘卖唱碍事,赶走五娘,伯喈将父母遗像带回府。五娘寻遗像到牛府,与牛小姐相遇,二人相惜,各诉衷肠,说出原委,才知道“三不从做成灾祸天来大”。在牛小姐的安排下,五娘与伯喈相见,彼此细说别后的情况,伯喈痛感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我误妻房。牛丞相也回心转意,同意伯喈偕牛氏、五娘回陈留守墓。张广才也知道伯喈事出无奈,原凉了他。结尾是:牛丞相奉诏书到陈留,旌表蔡氏一门。
* d1 _" l* A% L m. A* x% Q. [5 C4 L
《叙录》按语郑振铎藏有抄本 ,因未见原书,“不知故事是否有异”,查此书现存国家图书馆西谛藏书室:, W. m# m- K1 F: G! q. W
琵琶记弾词 13回 抄本 十三册 西谛藏书室
) A: k1 F, O8 e1 }惜未见有人揭发出形制内容。% c, U( W0 y% L" o/ g0 P
8 E8 e1 X. u# Y( _
《明万历乐府红珊研究》(https://www.doc88.com/p-5475991012508.html)抄出赵五娘《琵琶词》,辨为“淘真”:
+ P8 h" n/ ` x* H1 R" P: T' [( I! A《乐府红珊》 在忠孝节义类中选录了《赵五娘描真容》 一折, 在第七支曲牌【清江引】 后插入了【琵琶词】 , 作为第八支曲牌,(以赵五娘弹唱的形式,对于吃糠、剪发、葬亲、描容。上京等动人情节都有通俗哀婉的描述,基本完整展现了赵五娘的故事线。) 因为【琵琶词】 的标示与其它曲牌相同, 虽然未说明是陶真,但是形式和内容都与陶真相同。……是从民间的陶真直接移植过来的:
' l; p* U: d4 ?# ~ 试将曲调理宫商, 弹动琵琶情惨伤, 不弹雪月 风花事, 且把历代源流诉一场。 混沌初开盘古出, 三才御世号三皇, 天生五帝相继续, 尧舜心传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 乾坤天地属商汤, 商汤之后纣为虐, 伐罪吊民周武王, 周室东迁王迹熄, 春秋战国七雄强, 七雄并吞为一国, 秦氏纵横号始皇, 西兴汉室刘高祖, 光武中兴后献王, 此时有个陈留郡, 陈留郡有个蔡家庄, 蔡家庄有个读书子, 才高班马饱文章, 父亲名唤蔡崇简, 母亲秦氏老萱堂, 生下孩儿蔡邕是, 新娶妻房赵五娘, 夫妇新婚才两月 , 谁知一旦折鸳鸯, 只为朝廷开大比, 张公相劝赴科场, 苦被堂上亲催遣, 不由妻谏两分张, 指望锦衣归故里, 谁知一去不还乡。 自从与夫分别后, 陈留三载遏饥荒, 公婆受馁谁为主, 妻子耽饥实可伤。 可怜三日无餐饭, 幸遏官司开义仓, 家下无人孤叉苦, 妾身亲自请官粮, 谁知粮米都支尽, 拿住李正要赔粮, 行到无人幽避处, 李正抢去甚慌张, 奴思归家无计策, 将身赴泪汪汪。 幸遇太公来搭救, 分粮与我奉姑舅, 粮米充作二亲膳, 奴家暗地自挨糠, 不想公婆来瞧见, 双双气倒在厨房。 慌忙救得公苏醒, 不想婆婆命已亡。 自叹奴家时运蹇, 岂知公又梦黄粱, 连丧双亲无计策, 香云剪下往街坊, 幸遇太公施仁义, 刻腑铭心怎敢忘。 孤坟独造谁为主, 指头鲜血染麻裳, 孝感天神来助力, 搬泥运土事非常, 筑成坟墓亲分付, 改换衣装往帝邦, 尽取公婆仪容像, 迢遥岂惮路途长。 琵琶拨调亲觅食, 径往京都寻蔡郎。 皋鱼杀身以报父, 吴起母死不奔丧, 宋弘不弃糟糠妇, 黄允重婚薄幸郎, 此回若得夫相见, 全仗琵琶说审祥。 从头诉尽千般苦, 只恐猿闻也断肠。
0 `; O4 l% w4 n) B1 j y: i8 ~
) i& t* A; F0 `" p* |, a# t( l《琵琶记》正面肯定封建伦理,提倡“子孝与妻贤”,因誉为“南戏之祖”,问世以来,被同时或后期的许多剧种所改编,各大声腔都可改调而歌之,犹其是嘉万年间民间杂曲时调流行,为明代改本戏文提供了新的曲目,且在改造和替换原有曲目的过程中影响了原作的结构和情节,并且还增衍出了新的出目。就《琵琶记》来说,高明《琵琶记》 中原来并无【琵琶词】 ,后来“新增赵五娘弹唱”,就是民间舞台演出中的增衍,后来民间选本多选录之,如:, ~/ V5 ~8 e0 p
较早的嘉靖本《风月锦囊》已经收录“新增赵五娘弹唱” ,但为长短句,与《乐府红珊》所收“陶真”句式不同。
& `/ K* s4 x9 p
" ]/ E+ f, ~& `! s, E, i1 u3 n万历前后“滚白杂作”的青阳腔选本则多载七字句的《琵琶词》,与《乐府红珊》所收“陶真”同。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书林刘次泉刻本《玉谷新簧》,卷五中层“时兴妙曲”收有《琵琶词》;万历间福建书林叶志元刻本《词林一枝》、万历间福建书林金魁刻本《大明春》等选本均收入此词。
0 ?7 D P5 x) _4 y) E1 |" \
% a/ F% E; ^6 R; L+ n. v但《琵琶词》是“弦索杂曲”,是不入昆腔的,所以昆腔选本的《月 露音》、 《醉怡情》、《词林逸响》都没有【琵琶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