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仙缘》& b2 F! s2 R( `; r
8 u( }, N( A' O. ^- s9 T
《弹词综录》中有:
! Q; F D9 n/ C' m# ~+ i% m5 Z2 Y0 l双仙缘 口口撰 清瑞云阁刻本 八册(台,见盛目。)
: r4 Z5 I) G+ T/ m' ^# W, \9 x
, {8 t" l$ g; O/ ~, ]不知谁辑之《中国民间唱书目录》http://www.doc88.com/p-5075640139712.html中有《双仙记》,当据传奇《双仙记》改编:
7 z; l0 R D- A4 `' p双仙记,传奇剧本,清代崔应阶作。取材于唐代薛调传奇小说《刘无双传》。尚书刘震以女许婚王仙客。刘被卢杞陷害,夫妇下狱,其女无双则没入掖庭。及王仙客显贵,查访刘府使女采苹,始知详情。王仙客与刘无双得茅山仙师之助,始得先离后合,既死还生,刘震之冤狱后亦平反。( d6 r; ^- y5 a
$ W- k, M1 b& w- Q* S
《研露楼与既翕堂》(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60cfe0102ze8w.html):
7 L: Z C$ V* C% N崔应阶(1699-1780),字吉升,号拙圃,自称研露老人、研露楼主人。清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浙江处州镇总兵崔相国之子。以荫生授顺天通判,迁西路同知。世宗雍正中,擢山西汾州知府。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授河南驿盐道。擢安徽按察使。丁母忧归。服阕,补贵州按察使。二十一年(1756),擢湖南布政使,署巡抚。因其子(崔琇,贡生。历任甘肃东乐知县、云南省石屏知州)附驿寄家书事被劾,降调。补江南常镇扬道。再迁山东布政使。二十八年(1763),迁贵州巡抚,后调山东。先后疏清浚荆山桥旧河以泄积水,建运河堤闸,疏徒骇河口等山东水利,建议裁汰老弱民壮选精壮成营,皆被准行。调任福建巡抚。三十三年 (1768),擢闽浙总督、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次年,调漕运总督。召授刑部尚书,调左都御史。四十五年(1780),以原品休致,不久即去世。* F) d* a5 S X+ j0 h
崔应阶宦游之余,喜读史抚琴、吟诗作曲,从《研露楼琴谱》序中可知,崔应阶古琴师承主要源自程湘皋、王受白等人,善弹二十余操。又与吴恒宪为文字交,合作著述十余年,著有《拙圃诗草》《治河图》,编成《陈州府志》《云台山志》。在戏曲创作方面则有《烟花债》《双仙记》《情中幻》等作品留世。故崔应阶是一位集诗、史、琴、曲等造诣于一身的艺文大家。5 C/ Y3 G0 S) R0 J5 s
3 u& u: Y+ z4 Y0 C/ a. j5 y《双仙记》实即《明珠记》改本。陆采据(唐)薛调《无双传》故事敷演为四十三出传奇《明珠记》。剧中有无双赠夜明珠于仙客情节,并以明珠作线索,贯穿全剧,因而名为《明珠记》。陆采(1497—1537)原名灼,字子玄,号天池,长洲人。其兄陆粲,字子馀,嘉靖丙戌进士,选翰林庶吉士。陆采则“性豪荡不羁,因于场屋,日夜与所善客剧饮歌呼。”(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年四十卒。所著传奇五种,今存《明珠记》、《怀香记》、《南西厢记》三种。陆采著《明珠记》时年方十九,得到其兄陆粲和吴门老曲师的帮助,逐腔改定。
V" ~$ z; x' ]5 n H) v: u' q& D4 }% Z5 A# w
《珠圆月满话无双》(https://mip.pinshiwen.com/yuexie/rwsc/2019050724698.html):) S- p# }% c+ G) t0 b8 a) C+ b" g
元代有无名氏戏文《王仙客》,今已佚,《九宫正始》录曲五支,题为“《王仙客》”,注云“无传奇”。《南词定律》、《九宫大成》皆录其中一支曲,却误题为“散曲”(详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后平原白寿之著有戏文《无双传》,也佚。《九宫正始》引〔滴滴金〕曲一支,注云:“按此《明珠记》,元时先有失名氏《王仙客》本,后又有平原白寿之《无双传》,今此‘金卮泛蒲绿’套即其词也。今被陆天池窃用于《明珠记》耳。”则《明珠记》第三出酧节”中此套原为白寿之手笔。但《无双传》已佚,无从比较,姑且不论。
P1 l- s7 Z8 Z+ ]6 e- D' t 至明代,陆采将《无双传》敷演为四十三出传奇《明珠记》。清代又有崔应阶著《双仙记》以演无双、仙客故事。
w, ]/ V# i; |崔应阶在《双仙记》自序中说:“而无双、古押衙之奇人奇事,虽有《明珠记》传演,究之未畅其情。窃思无双、古押衙与段张掖、李西平同时,其奇忠奇烈,读史者人人击节,而愚夫愚妇则未之闻也。夫段司农之忠烈,甚于颜常山,而李令公之勋业,更不减郭汾阳,然而一晦一彰,岂亦有数存乎其间哉!特恨传其奇者不并及之耳。”以此可见,崔应阶之所以要写《双仙记》,是对《明珠记》没能并写段、李之事迹有所不满。段司农即段秀实,朱沘称帝,召秀实议事,秀实夺取象笏,奋击朱沘,因而被杀。李令公即李晟,平定朱沘等人的叛乱有奇功。为了并传二人事迹,“欲增其事以公天下之同好”,所以“错综其同异,敷衍三十六出”。初填六出,“政务倥偬”而束之高阁四十馀年,后遇吴恒宪(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卷25》有传,http://www.doc88.com/p-1498500200908.html)共同完成。* ?. D0 u( _3 `; |$ p
$ B* u8 Y! w7 `2 \* f' x可知《双仙记》仍以无双、仙客故事为主体,但“补昭李、段之奇忠”(胡德琳跋《双仙记》)。刊本有乾隆《研露楼三种曲》(《烟花债》、《情中幻》、《双仙记》),存北京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