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义縁》,(石印改《前后玉蜻蜓》),《前传》28回,《后传》32回,“咸丰二年壬子(1852)双桂主人序,同年旧抄本。”(谭叙)
R G j! X1 r: E, y《节义縁》刊刻虽晚,但情节虚妄不实,如“君卿遇陷”为雷神救出;“元宰赴试”前夜,金贵升竟托梦元宰七律诗句暗示认娘。此书若从《芙蓉洞》改本而来,似不应“后出转粗”,所以一般意见还是《芙蓉洞》由《节义縁》改进而来。
" ^0 L: N9 x b( f- u& G+ |& s: z
* ~% V. F$ g9 V& x& m+ R5 _# w在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漱芳阁刊《绣像风筝误》中有一段言提到了有一种“草本文书”《玉蜻蜓》:
6 Y7 L/ p( n9 l0 g3 K" X一个叫胡福的看门人“自从詹爷出门之后,并无宾客往来,所以门公无聊之极,吃饱子羹饭,呒啥个事务,拿了一本草本文书,坐勒朵的房中打瞌充,高一声低一声好唱:(读白)自从看戏为勾情,勾引南濠申贵升,那晓娘娘能历害,到庵各处细搜寻,吓得书生身染病。多多亏了志贞身,将他关在云房内,赠娘一只玉蜻蜓。” 6 i4 Y: \4 c# E# H
《芙蓉洞》卷末也云:“此部弹词出在姑苏吴郡中,与草本,不相同,遇乾原稿唱场中,离合悲欢有始终。”书中另说:
$ J, \5 n- n) u5 K+ R4 n+ e$ n(表)草本书上,两边各道姓名,吕东湖说:日后三爷在扬子江中倘遇大难,只要高叫三声金钩吕东湖,我前来救你。个两句勒山塘桥堍下说来,难道不怕地方查问拿捉么?勿信道扬子江中过来是有大难,个是说扬子江中行勿得船个哉。我说末是长沙吕东湖,各人才(全)勿晓得姓名个。0 N5 q" Q; P, \% C8 w+ j
7 `8 O2 R! V6 L z% X1 |5 N
说明早在嘉庆十五年前就有一草本《玉蜻蜓》存在,而且这个草本是有“搜庵”情节的。
6 Z! ` @4 p4 J& U5 {' P观《叙录》,《古本玉蜻蜓》比之《节义縁》则许多情节如“搜庵”、“夺埠”、“征番”诸回目都没有。
& ?1 A8 w: V+ O# j& [/ o《节义縁》和《芙蓉洞》的回目编排、某些说法虽有殊异,但基本情节展开并无不同,即回目标称也大部相同。《节义縁》比《芙蓉洞》情节繁复,如“搜庵”, 《芙蓉洞》只一回,《节义縁》则有〔一搜〕、〔二搜〕、〔三搜〕三回;甚至拖沓,如“征番”本是弹词套路,在《玉蜻蜓》则全无必要,而且《玉蜻蜓》中的“征番”,还不是正书(金家书)的敷衍,而是副书(沈家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讲吕东湖征番)的敷衍,显是艺人为拉长书情妄加,这是艺人的“生意经”,所以《芙蓉洞》中就已没有了“征番”。 《节义縁》理致贯通不及《芙蓉洞》,可以看出《芙蓉洞》是在《节义縁》上的“改进”。如果说有一草本为《芙蓉洞》所本,那么只能是《节义縁》,而不是《古本玉蜻蜓》。“《新编东调雷峰塔白蛇传》、《新编宋调全本白蛇传》是陈遇乾同道以外的本子”,---《节义縁》当然也是“陈遇乾同道以外的本子”。* D9 ~) _5 R4 P! W* _
2 H2 ]* F& j9 R. D
《白雪遗音》所选《南词•玉蜻蜓》九回,虽不全,但稽之这几回可得线索如下:1 a+ O# R- Z) Z: Y8 S, l
唱孩儿前日在科场,十五三场入梦乡,儿喇,你梦见谁来,梦内相逢的亲父,指点孩儿来认娘…… (《玉蜻蜓•认母》)6 q, I: w+ h% e
白小生徐元宰……,所以顶了申府履历,就在江南乡试,幸叨榜首,那晓我前日进场赴考时,偶得一梦,甚是奇异,及至得中归家,忙了数日,昨晚在乳母房中,得著玉蜻蜓汗衫诗句。 (《玉蜻蜓•追诉》)
) O' |; ?2 G. ]白嗳呀母亲,此物若还落在徐姓爹妈之手,定然早已藏过,怎得今朝母子相认?幸喜在于乳母家中,故而爹爹命我去问乳母,即明天性,所以孩儿昨日,从乳母家中得来的吓。 (《玉蜻蜓•认母》)
7 H1 L* W; p& Y# G6 A( C/ P生白这也怪你不得,住了,我想那沈君卿三叔,既然同来游玩过的,岂可南濠不晓根由,难道不来寻找的么,旦呀解元,若说南濠申府,嗳呀呀,好不利害,怎说不来寻找,曾经三次搜庵,幸喜藏得幽密,难免胆战心惊。 (《玉蜻蜓•诘真》)# B& I/ W0 J z: ?/ ~1 u
欲思要把儿来认,怎奈我尼姑理上不应当,我想蓝总兵护法犹还可,单怕张氏大娘娘,他的那性格多暴躁,夺埠打巷称刚强,六门三关威名振,母大虫三字广传扬。(《玉蜻蜓•追诉》)
4 p, j) |; {( p; b6 k( ^
' c; P, z$ s9 s, t# N/ o说明《南词•玉蜻蜓》也有“贵升示梦”、“三搜”、“夺埠”、“打巷”诸回。对比《南词•玉蜻蜓》和《节义縁》“认母”回:
3 m2 D: X8 x' W《玉蜻蜓•诘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