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三眼童子 于 2021-6-10 09:18 编辑
5 Y  p* Y* L) S0 r% |9 T- F$ p4 H) }' M6 p% Q
《新编平安吉庆全传》3 `; r! _+ ]& y; R, x) }$ h

# @+ n  f4 f, D8 e7 o新编平安吉庆全传  156卷156回  清抄本  十六册  西谛藏书室
$ D- B% |* p8 Z3 P& L《新编东调吉庆图全传》  12集  清华大学
8 F+ T# ?  e4 r" N, ]俱各罕见之本。
) R: x7 s6 {% C8 O8 O" K1 d5 D, {; @. H" c4 j1 L/ Y& p" o0 x
《吉庆图》为清初无名氏所作昆曲传统剧目。讲述的是明世宗时海瑞等忠臣与严嵩的斗争。原本已失传,仅存折子戏:
! L  T1 Z( w, @3 B柳图字芳春,落魄游京师,沽饮无资,乃画李白醉酒图于酒店壁上,以酬酒钱。适逢赴京会试的董传策、易弘器来店饮酒,慕柳之才,遂结为好友。时邹元标、陆友奇因弹劾严嵩罢官。陆谪为大理狱官,邹被谪戍边。海瑞复官,起用为兵部主事,微服赴任,在旅馆听到痛楚声,知道是自己门生邹元标,邹把幼女吉娘托付给海瑞抚育。此事被尾随前来的严嵩家人获悉,回报严嵩。嵩命陆柄、赵莹环派校尉缉拿有髯的携少女者。初,柳图曾画吉庆图出售,被通政赵文华购献朝廷,同时奏请提升柳图为掌书记奏章事。柳醉阅本章,见有乱政败朝之事,愤掷于地,赵文华把柳送大理狱,狱官陆友奇知柳是正义之士,私放柳出逃。友奇也携女儿庆娘逃走,正遇上带着吉娘的海瑞,因两人都有髯又都带着幼女,两人都被擒下狱。友奇死在狱中,奸党们让吉娘认尸,吉娘不认,方知是误逮了人。严嵩欲让狱官绝海瑞食,以置之死地,陆炳不忍。不久,海瑞再劾严嵩二十四条罪。诏令陆炳等审核,罪皆确实,因将严嵩和赵文华等治罪,升海瑞为都御史,召还邹元标,官复原职,厚葬陆友奇,令赵莹术收养友奇之女。柳图高中状元,诏赐元标女吉娘和友奇女庆娘为婚,此事恰与柳画吉庆图之意巧合。
/ O& L9 G8 z  j5 A% l: v该剧目原本已失传,仅存折子戏。另外,朱佐朝也有《吉庆图》同名剧作,又名《南瓜传》,是写元末李珍和蓝玉事,有《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影印旧抄本,内容全不相同。! M. Z1 o: x0 c

# W4 K6 W, H9 \! [4 N7 K8 y墨庵经眼:稀见昆曲折目提要(https://www.douban.com/note/636499500/):
3 Z7 f1 x5 p, u. d! u) d. I《看录》(晚清尧记抄本),不知全本剧目名称,或为《吉庆图》中一折。《吉庆图》,清初无名氏作,演述海瑞等与严嵩斗争故事。此剧原本已失传,常见仅《扯本》《醉监》两折。《看录》一折,演述海瑞刚正不阿,得罪权贵,两度罢官。一日,海瑞闲居乡里,翻看家人海安带回的缙绅录,发现当今朝廷严嵩、赵文华、鄢懋卿等奸佞当道,翰林学士徐阶独木难支。正巧海瑞之子回家,告知父亲京中差人来报,海瑞被重新启用,升为兵部主事。不一会,报子上门,海瑞即刻收拾行李启程赴京。) k$ g" D5 E$ w; s* s3 i1 w" x
《看录》一折,或为反映《吉庆图》中“海瑞复官,起用为兵部主事,微服赴任”部分情节的折目,后面引出海瑞旅馆偶遇贬谪边地的门生邹元标等故事,演出本颇为少见,内收《引》《集贤宾》《黄莺儿》《簇御林》《尾》等曲牌。此亦据传为浙北抄本,抄录时间约在清道光年间。$ S2 g6 z( b& x0 O

+ M# ^! E& E* i' H海瑞弹词有:& d7 Y8 k6 [& z: O: U
绣像新刻时调弹词海瑞大红袍全传 10集100卷  道光三年秋爽阁  二十册四函   华师  (书案:《叙录》载《大红袍初集》,又名海瑞出世第一集,还有二、三……谭氏未睹,盛目不辨,和废闲主人撰本完全是两码事,推测为此本,仅见华师藏本。)' B7 @4 a$ R! v" f6 z( D7 m

: _9 I3 t# N  g' Q2 j( F  F/ l绣像说唱海公奇案(今名 神弹子)  8集57卷  清光绪十九年上海紫云轩刊本  十册  南图
, a$ m6 }# _/ C9 E. y- [0 Z含:绣像新刻秘本玉蘷龙全传7卷 、绣像秘本白梅亭7卷、新刻秘本唱口一顶巾全传7卷、绣像秘本金兰会7卷、新刻绣像秘本美人坊全传7卷、新刻秘本唱口忠孝缘全传7卷、新刻绣像秘本满堂荣7卷、新刻秘本唱口桃花卺8卷6 x  b% d: a) F9 c

1 v" V0 o& X0 G) n& {福寿大红袍 14卷100回 道光元年刊本 废闲主人撰  十四册  华师
/ v1 w9 r: y2 w& d. b2 q" H" s* _: d: @9 r
此书题《新编平安吉庆全传》,当述海瑞事。如获证,当可征实邓长风之推测:这本才是朱佐朝所作,《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影印旧抄本才是无名氏之作。

TOP

曹春江《三笑》(三部曲)& b$ C/ }0 Q4 o/ {
1 X: P: ]! `1 G

' j8 Z3 p6 o% l7 t: D6 U" y绣像八美图  5卷22回  道光二年壬午刻本  四册  苏评(书案:此三笑前传,石印改金如意,写唐伯虎通过男扮女装方式,娶到八个妻子的故事。)! Y& X! ]4 E2 [* w+ B
* Z$ f" v' t6 _  e( u
绣像九美图全传(又名 合欢图)  12巻75回  清曹春江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四美轩刊本  十二册  有图  西谛藏书室(书案:此曹春江三笑,石印改笑中缘。丁文“四美”作“四友”。)
) ?7 l! B0 v0 q$ O9 C! V$ T4 v1 p" a1 }9 k6 Z1 _$ Y
新刻绣像换空箱全传  21卷  清曹春江撰  清咸丰七年吟香书屋刊本  四册  有图  西谛藏书室 (书案:石印改后三笑。此当是吟香书屋本后翻,兰蕙轩也刊,郑大藏咸丰八年兰蕙轩刊本,十二册,此当也是后翻。吟香书屋、兰蕙轩是嘉道年间书坊,可征换空箱当刊于嘉庆年间。)
! `, E- [! R& y0 L( M+ k( J+ g4 G. r+ [9 G* r4 w
此曹春江《三笑》(三部曲,赵景深名名)虽不比:9 |! [9 d' p5 _: O4 n6 ]
三笑新编  12集48回  清吴信天撰  嘉庆十八年癸酉秋刊  十二册  苏图(书案:《西谛旧目》有嘉庆七年吟香书屋刊本,但已不存。)
6 c) S% Q1 I- d2 {7 |! a有名,但前传、后传大大拓展了《三笑》故事情节,这应该是“吴信天”同道之外的说本,反映了乾嘉年间《三笑》故事有多么流行。
$ G! `9 C; y3 O+ p5 ?; r5 Q7 W/ R9 ~' q4 k
“曹春江”即“ 曹文澜”, 出绿依(即杜颖陶,1908—1963)《秋叶随笔》:# R% e/ x0 e; [& S! |
玉霜所藏旧抄零本,多出曹文澜手。按,曹名春江,茂苑人,与龚兰荪相友善,二人皆乾嘉时著名伶工。文澜精律品,为谱曲名手。工书,有魏晋风味,能文,编有《十美合欢图》弹词行世。
4 G/ @! s( u8 T& x
, P9 `  ?: p2 B4 B( ~5 J《弹词叙录》按语存此说,但辨《十美合欢图》为《九美合欢图》。《碧蕖馆旧藏名伶手录重订昆曲曲谱身段谱述》(https://www.doc88.com/p-6701554757910.html?r=1)对曹文澜有更多考释:6 e1 F$ d! n, ^0 H
曹文澜,号春江,江苏长洲人,其堂号有耕心堂、 晚翠轩、三径书屋等。他生于乾隆三十一年 (1766)或更早,卒于道光三年(1823)以后,工书能文,熟悉音律和表演,是乾嘉时期一位有着 较高文化素养的伶人和戏曲教师。; n2 ^% s1 C6 i+ s

  {. R1 S" d  x% Z8 A/ g但是否即编唱《三笑》的“曹春江”,仍无确凿依据。

TOP

《新刻时调真本猩猩图》
. V! S/ S8 n; c) G6 y- M+ a; F$ t
新刻时调真本猩猩图      清兰蕙轩刻本  首图 (书案:丁春华查是 清文成堂发兑,5卷20回  四册。)8 K! K) J3 b9 A/ o5 W6 }, R- ?) }

# [- K8 P( B7 H" z3 S) }  I. k此书极罕见,只《胡目》著录,丁春华《清蒙古车王府旧藏弹词述考》(http://www.doc88.com/p-3744862847056.html)首揭此书内容为:
/ Z: g4 |& V7 \! A* i5 s- W9 U太仓秀才王天眷,飘洋海外,流落皮皮岛,与猩猩王生下一子王鏊,为文曲星下凡。原配戚氏从前已生一子王骏,与戚氏长姐之女指腹为婚。因恶人作祟,一家离散。姐夫李洪不愿结亲,屡屡迫害众人,后得妻弟戚岗及众恩人助,二子长成,各成姻缘,且中高官。一家团聚,并接众恩人同住。
/ G* c" S  s6 m, N% m3 S+ y. O. {- B- }% C! @$ F
苏州东山陆巷村:陆巷古村位于苏州东山太湖边的陆巷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
4 u1 {9 u! ^: C8 i' O5 l( z& x+ @9 L0 F" v# s" n1 W. Z9 u! f
此书颇讥王鏊为“皮皮岛野人”所生,显是受《玉蜻蜓》娱传申时行为尼姑所生影响。唐伯虎为王鏊门人,一说“三笑”故事发生在陆巷村。

TOP

本帖最后由 三眼童子 于 2021-6-11 13:29 编辑 0 w( a% B+ w9 x# s+ d
1 ~4 Q- D: J( v
《醉太平》; j" u7 D3 x+ F, G$ |9 ]2 r/ |

. P: ]7 {- T# }; y+ V2 a" Y: l5 t《弹词综录》著录:1 _! }! L" _& m$ N1 S; [4 p! d  I) S/ a
新编醉太平  2卷  抄本  南图
* s' e) b5 F& {0 d9 U0 \" w5 a& w: T- f5 N' I
不知是否据《醉太平》传奇改编? 吴晓铃拟《古本戏曲丛刊 第七集 目录初稿》中有:$ j/ ~. L+ p0 X' U" d0 i
126、醉太平传奇二卷  (乾隆间作家佚名者)  北图
* }/ |% a: O$ y! ^* h但《七集》未见载刊。从网上资料获知:3 K+ n0 m0 [/ n6 y. V
    此剧内容全系虚构,剧中人名、地理、封爵,皆用酒故事撰成关目,于太平盛世乞浆得酒故名。又以乌孙国之青田核为黄封合卺,亦名《合卺杯》。写江南宜城书生黄封嗜酒,与参将洪梁、秀才曲蘖为友。青州副将竹叶造反,朝廷命龙膏、米汁率军征讨,洪梁投龙膏麾下效力….
2 t' h) J1 R3 v: a
2 _" X+ h+ C* E9 W&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 Y7 Y2 u* v5 E6 P9 n. l. c《醉太平》二卷  旧抄本3 f6 L/ M* W( U4 G3 B/ j3 X
不著撰人名氏。此本为梨园传抄之本,所录凡三十出,不知是全本否。全剧运用酒典故,人名皆与酒有关。称宜兴人黄封字鹤觞,寓青州,负才使气。青州副将竹叶友反,朝命龙膏、米汁讨之,水陆并进。竹妹翠涛有殊色,不直其兄之行,易妆私逃,依甘妪以居。妪女甘且清亦艳冶。未几封入龙膏幕,数设奇计,破竹叶友军。膏旋荐封自代,擢水陆统制,纵反间杀叶友骁将真一,更擒叶友,奏凯于朝,以翠涛不肯附逆事上闻,上嘉之,赐爵逍遥公,命与翠涛、且清结婚。0 r: I: b: n$ w! @/ R. A5 T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所藏抄本《传奇汇考》录此本,所记事迹与此本全同,唯以黄封为宣城人,又甘妪女名红友,不名且清为异。盖戏曲按行,伶工每以意改动,其所据之本不同,故记时稍异也。

TOP

新见《再生缘》史料
  L; H( R0 ^9 ]
! x/ [0 W0 j$ s# B4 j郑志良:关于《古本戏曲丛刊》八集编纂的一些问题( https://www.sohu.com/a/288404905_100098090" t, w! ?( M( W3 C" ]7 I
本集拟收张锦的《新西厢》和《新琵琶》,其中《新西厢》用国图郑振铎藏本,此本序言有残缺。黄仕忠先生《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载,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藏乾隆五十九年(1794)贮书山房刊本,此本有王大枢序、范建杲(秋塘)序、成锡田序以及张锦自序皆不缺,是为完本。
3 c+ {2 J& o( a8 u& W. W6 b4 x《新西厢》评定者乃范秋塘,此人很可能是《再生缘》作者陈端生的丈夫。《文献》2018年第4期发表史国强先生的论文“《再生缘》与范秋塘”,得出的结论是与张锦熟识的范秋塘并非陈端生丈夫,他用的本子就是京都大学藏《新西厢》,有此前学界未见之材料。建议本集《新西厢》采用京都大学藏本。

TOP

新见《天雨花》史料
2 Q* @+ w) w( G9 M, y6 _& B) n5 y% V* b
《鸳鸯佩序》:' ~) e! g  o; p3 K8 {
……闻钱塘筠浦相国夫人尝翻刻天雨花……点铁成金,一时传诵,吾知将同鸳鸯佩并垂不朽也。; Y. A3 l! ]: Y! @' \+ f7 @: x
文中“筠浦相国”为费淳:9 y1 @9 b; h; S
费淳生于乾隆四年,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两年后走上仕途。居官公正,深受乾隆、嘉庆两代皇帝信任和倚重。嘉庆丁巳(1797),巡抚江苏。嘉庆三年(1798年)治理淮河。嘉庆四年(1799年),擢升两江总督。嘉庆八年(1803年),升任兵部尚书。十二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兼管户部三库。十四年,以库银被窃,镌秩留任。已,复坐失察工部书吏冒领三库银,诏切责,削宫衔,左迁侍郎,调兵部。逾年,复授工部尚书。十六年,卒,复大学士,谥文恪,祀云南名宦。有《费文恪奏疏集》《诗文集》未整理。4 `8 i! H5 b  F2 S, k
  d! a$ }7 u( }* I
《天雨花》最早刊本为:
& G# e6 R/ o* e6 {/ v# a天雨花  30回  清陶贞怀撰  清嘉庆九年有遗音斋刊本  三十二册  有图  西谛藏书室$ B2 [" k5 ^0 G$ [9 J. k
不知是否即此“相国夫人”所翻刻?

TOP

《双仙缘》
- Q- ?) @$ O+ Z7 Z# p! Q; F
. m) j* U5 e9 y《弹词综录》中有:! s' h% X# o8 J5 b& H( B
双仙缘       口口撰       清瑞云阁刻本  八册(台,见盛目。)
8 u) n+ \6 K6 {# K/ U* Y$ ]: k( ]) i. T$ W4 V1 d
不知谁辑之《中国民间唱书目录》http://www.doc88.com/p-5075640139712.html中有《双仙记》,当据传奇《双仙记》改编:
# l; Q. F: X8 C4 d! \% y双仙记,传奇剧本,清代崔应阶作。取材于唐代薛调传奇小说《刘无双传》。尚书刘震以女许婚王仙客。刘被卢杞陷害,夫妇下狱,其女无双则没入掖庭。及王仙客显贵,查访刘府使女采苹,始知详情。王仙客与刘无双得茅山仙师之助,始得先离后合,既死还生,刘震之冤狱后亦平反。  f$ @5 C: [  f/ J7 _
1 n- P4 L. [7 V. V9 z7 x8 {/ E1 b
《研露楼与既翕堂》(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60cfe0102ze8w.html):% u2 s4 Q1 d0 v9 h4 T; M: a
崔应阶(1699-1780),字吉升,号拙圃,自称研露老人、研露楼主人。清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浙江处州镇总兵崔相国之子。以荫生授顺天通判,迁西路同知。世宗雍正中,擢山西汾州知府。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授河南驿盐道。擢安徽按察使。丁母忧归。服阕,补贵州按察使。二十一年(1756),擢湖南布政使,署巡抚。因其子(崔琇,贡生。历任甘肃东乐知县、云南省石屏知州)附驿寄家书事被劾,降调。补江南常镇扬道。再迁山东布政使。二十八年(1763),迁贵州巡抚,后调山东。先后疏清浚荆山桥旧河以泄积水,建运河堤闸,疏徒骇河口等山东水利,建议裁汰老弱民壮选精壮成营,皆被准行。调任福建巡抚。三十三年 (1768),擢闽浙总督、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次年,调漕运总督。召授刑部尚书,调左都御史。四十五年(1780),以原品休致,不久即去世。
; ?% l4 ^( e8 r& Z' P' m7 l- ?崔应阶宦游之余,喜读史抚琴、吟诗作曲,从《研露楼琴谱》序中可知,崔应阶古琴师承主要源自程湘皋、王受白等人,善弹二十余操。又与吴恒宪为文字交,合作著述十余年,著有《拙圃诗草》《治河图》,编成《陈州府志》《云台山志》。在戏曲创作方面则有《烟花债》《双仙记》《情中幻》等作品留世。故崔应阶是一位集诗、史、琴、曲等造诣于一身的艺文大家。
9 K8 x( Y+ z8 |. U8 n$ c8 [* ~$ w) O& U8 e" R
《双仙记》实即《明珠记》改本。陆采据(唐)薛调《无双传》故事敷演为四十三出传奇《明珠记》。剧中有无双赠夜明珠于仙客情节,并以明珠作线索,贯穿全剧,因而名为《明珠记》。陆采(1497—1537)原名灼,字子玄,号天池,长洲人。其兄陆粲,字子馀,嘉靖丙戌进士,选翰林庶吉士。陆采则“性豪荡不羁,因于场屋,日夜与所善客剧饮歌呼。”(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年四十卒。所著传奇五种,今存《明珠记》、《怀香记》、《南西厢记》三种。陆采著《明珠记》时年方十九,得到其兄陆粲和吴门老曲师的帮助,逐腔改定。  K$ O8 [0 c7 `2 N. ?  y
! y3 P% k& q' v( O
《珠圆月满话无双》(https://mip.pinshiwen.com/yuexie/rwsc/2019050724698.html):8 ?. S1 q4 c, a% u
元代有无名氏戏文《王仙客》,今已佚,《九宫正始》录曲五支,题为“《王仙客》”,注云“无传奇”。《南词定律》、《九宫大成》皆录其中一支曲,却误题为“散曲”(详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后平原白寿之著有戏文《无双传》,也佚。《九宫正始》引〔滴滴金〕曲一支,注云:“按此《明珠记》,元时先有失名氏《王仙客》本,后又有平原白寿之《无双传》,今此‘金卮泛蒲绿’套即其词也。今被陆天池窃用于《明珠记》耳。”则《明珠记》第三出酧节”中此套原为白寿之手笔。但《无双传》已佚,无从比较,姑且不论。
1 l" j! W  N/ u7 q: z! [8 z% O    至明代,陆采将《无双传》敷演为四十三出传奇《明珠记》。清代又有崔应阶著《双仙记》以演无双、仙客故事。
% y$ M2 H4 h$ T. V0 B崔应阶在《双仙记》自序中说:“而无双、古押衙之奇人奇事,虽有《明珠记》传演,究之未畅其情。窃思无双、古押衙与段张掖、李西平同时,其奇忠奇烈,读史者人人击节,而愚夫愚妇则未之闻也。夫段司农之忠烈,甚于颜常山,而李令公之勋业,更不减郭汾阳,然而一晦一彰,岂亦有数存乎其间哉!特恨传其奇者不并及之耳。”以此可见,崔应阶之所以要写《双仙记》,是对《明珠记》没能并写段、李之事迹有所不满。段司农即段秀实,朱沘称帝,召秀实议事,秀实夺取象笏,奋击朱沘,因而被杀。李令公即李晟,平定朱沘等人的叛乱有奇功。为了并传二人事迹,“欲增其事以公天下之同好”,所以“错综其同异,敷衍三十六出”。初填六出,“政务倥偬”而束之高阁四十馀年,后遇吴恒宪(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卷25》有传,http://www.doc88.com/p-1498500200908.html)共同完成。
" Y9 a3 G/ B. y* e3 n' D$ B8 P. V: C% Z5 h( Q: V7 r9 Z
可知《双仙记》仍以无双、仙客故事为主体,但“补昭李、段之奇忠”(胡德琳跋《双仙记》)。刊本有乾隆《研露楼三种曲》(《烟花债》、《情中幻》、《双仙记》),存北京图书馆。

TOP

本帖最后由 三眼童子 于 2021-7-20 12:27 编辑 ( O; D' Z# O: N7 A1 Z7 W$ [
8 I# r5 R' T. I) u5 r9 Y" o4 Z1 E/ a8 z
《红罗宝帐》
- {  _: R" r% J) d7 U" w+ w, C4 W' y3 H* j: q; p9 o7 V
《弹词综录》著录:
* r# E* j- v6 h6 H《红罗宝帐》 版本不详  (台)7 d3 [. s" n* G3 k( A! \* x

) U% G4 M5 E$ U$ f' J) W6 b《21世纪初十余年戏曲文献的新发现与思考》(https://www.doc88.com/p-2147711747827.html?s=like&id=3):
$ W+ L# J9 k/ y9 V/ i, ~清传奇《红罗记》 稿本  南京图书馆藏  清人秦子陵作 4卷44出。叙书生黄玠与徐绿筠、曾云娥之间的婚恋故事。
) @; [. n% A" b" C4 H9 J
; @. M( u- N% C. X木鱼、潮州歌册均有《背解红罗》,但观故事,均不合“宝帐”意。昆曲传统剧目有 《百花记》又名《凤凰山》,《曲海总目提要》卷四十五著录,原本失传,明清戏曲选本中存有散出,今有折子戏留存。北方昆弋班上演的折子戏有:《练兵谋反》《私访被执》《百花授剑》《妒贤计害》《赠剑联姻》《邹化起兵》《百花点将》《邹化布阵》《战场相逢》《佯败诱敌》《陆战水战》《百花自刎》等。南昆常演的折子戏是用吹腔唱的《百花赠剑》,或称《赠剑联姻》。剧情简介:: |1 _7 X4 B! Q& S
        元仁宗皇庆二年,左丞相铁木迭儿奏请开科取士。有秀水人邹化与妻弟江六云相约赴京应试,化令妻向岳父母借路费,六云先行,订于苏州相会。安西王阿难答,为元世祖开国功臣,镇守嘉兴等处,招兵买马,屯粮积草,与朝中右丞相阿忽台为表里,欲图不轨。安西王女百花公主,美丽勇武,常欲率兵发难。化妻江氏途经安西王府前,被家将拏到府里,说是探报军事之人。安西王审讯,知是乡人,欲放出。公主见江氏美丽聪慧,留为侍女,取名花右,使习阴符。化见妻一去三日不回,疑岳父母不愿借钱,亲去江家与妻晤别,方知江氏未到岳父母家,化疑岳父江洪将江氏别嫁,洪疑化将女儿转卖他人,于是同去县中控告,县令断邹化无故谋妻,罚为羽林军卒,解押京师。铁木迭儿爱化之才,授为侍卫指挥使。安西王反形渐露,迭儿奏报朝廷,阿忽台极力袒护,圣旨以事情不明,不能出兵征讨,令迭儿选廉能官员十二名,分别巡察天下,安西地方即委任给安西王自己考察。0 F: l9 U* p" T! H
江六云中进士,官授浙江道御史,领命察访浙江和探访安西王谋反事。六云微服私访,被拿入安西王府,六云称自己名海俊,是乡中蒙师。安西王爱云才能,授以参军事,参谋军机。安西王近侍八喇铁头,嫉妒海俊,欲陷海俊于死地,即把海俊灌醉,让人把海俊抬到百花亭百花公主的床上。百花亭是百花公主演武处,外人擅入者斩。这时,恰逢花右先到,见俊大惊,藏俊在书案下。百花公主至,见俊讯问,知是八喇陷害。公主见俊英俊,便与俊私订终身,把自己所佩双剑之一赠俊。不久,安西王反,筑坛拜将,封百花为大将。百花点将时,封俊为总提南北兵马参赞军务考功护军使,花右为南部挂印先锋将,即斩八喇,为俊报诬陷之仇。俊受命驻防平望镇,脱身赴京,暗见迭儿,把情况相告。迭儿转奏朝廷,且荐邹化为总兵都督,率铁骑征讨安西。百花闻邹化兵到,命花右迎战,阵前相遇,两人惊骇。花右令收兵,即遣心腹以投战书为名,约定为邹化作内应。决战时,俊与花右佯败,邹化率兵追,与百花交战,化佯败,百花令兵追赶,俊与花右回兵断百花归路,化也回兵,前后夹击,百花败走凤凰山。化、俊等围安西王父女于凤凰山上,将安西王活捉,百花逃至德清庵为尼。六云(海俊)不见百花,甚是惆怅,恰得百花派近侍把佩剑的又一把奉上,传言身入空门,给六云留念。于是六云亲迎百花,归朝奏请朝廷赦免安西王父女之死。朝廷准请,升邹化为三边总督,六云为兵部侍郎。邹化与花右夫妻团圆,六云、百花结为夫妇 。
0 f& o/ f6 C" O9 _8 y- r' J1 d; Q. P8 d8 u
《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  柳子戏第八集》收《红罗记》,写:
) l' }9 B# S+ Y/ e" _- k    西秦武将常大利少年英俊,升任西府参军。主管太监武介嫉才,将常灌醉,抬至公主于桂春演武厅中,欲借刀杀之。常嫂苏桂真乃公主近侍,打扫演武厅时发现大利,为其改扮女装,欲送出宫。公主突至,大利藏于书案下,终被发现。经过盘问,公主识破伪装,但爱其才貌,反认作义妹,引入后宫,隐语透露心事。大利终于说出实情,并以红罗为聘缔姻。常兄大本率兵前来,于桂春登台点将,借故杀死武介,与大利叔嫂同归南朝。6 N  ]: l6 ?7 s
即据《百花记》。; Z1 j( i# h+ M, _$ ^3 G

8 r) a/ m+ v, V& a6 H+ |/ q我还怀疑此《红罗宝帐》应是《百花记》之鼓词唱本。
4 X5 h6 p. h8 }2 B% C7 n6 T( p. z  g, p
2021-07-20补记:新发现的《大梅山馆藏书目》“鼓词目”( http://www.doc88.com/p-6963506997358.html)载《红罗宝帐》,文但说:“《红罗宝帐》4卷,未见著录,本事无考”。但可见是“鼓词”。

TOP

本帖最后由 三眼童子 于 2021-6-26 08:49 编辑
6 a& a3 w+ V, a/ W/ j! l, L5 ]6 q0 S& s7 B% ^3 J. O
《玉钏缘》中提到几个唱本, J' g1 k& D) D. [" X

$ Y; _4 w9 x* H( |5 m《再生缘》是《玉钏缘》的“再生姻缘”,所以有的版本就把《玉钏缘》标为“再生缘前本”,(如:首图藏翰苑阁刻本 32卷  六十四册 首题“再生缘前本”),《玉钏缘》在前,《再生缘》在后。《玉钏缘》中提到有数种唱本名:
; V3 u( z, c  Y1 G  H! l1 K$ }(暮商博客):就再度拿起鲍震培的《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翻着看看。又发现许多问题,第一:书中附录清代女作家弹词作品一览表中,说《辕龙镜》问世于乾隆年间,我手上有《弹词叙录》,所以能从中得知《辕龙镜》的故事情节,一年前又从《玉钏缘》中提及的“盘龙镜”(“盘”是误传,应该是“辕”字)这件事上获知:《辕龙镜》必然是问世于《玉钏缘》之前的。至于鲍学者认为《辕龙镜》刻本所附序文有云“序文作于乾隆三十一年”,这应该只是能反映该书在乾隆年间是有刻本的,至于乾隆年之前是否有刻本,至少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最起码,这书的抄本必然是《玉钏缘》原手稿问世前问世的,换一句话说,如果说范烟桥《中国小说史》云“今所见之南词,以《玉钏缘》为最古,。。。。。”那么,这《辕龙镜》显而易见是早于《玉钏缘》的,而《辕龙镜》本身是《鸾凤图》的续作,再加上,从《玉钏缘》原著中还能很明显的看出,至少还有《莲花帕》〈碧玉簪〉〈大金钱〉〈小金钱〉等一批作品是早于《玉钏缘》问世的,所以《玉钏缘》是“最古”(即最早)的一部弹词作品之说并不可信。我甚至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感觉到《玉钏缘》极可能是雍正年到乾隆早期问世的作品,当然,这一论点还有待多方收集资料去论证。(暮商)  B0 f, x7 J. r/ w' O
. ~- Y2 t& O- Q( m9 @
应可以确定:《轘龙镜》《莲花帕》〈碧玉簪〉〈大金钱〉〈小金钱〉这五种,加上《鸾凤图》(轘龙镜 前集)、《昆仑关》(莲花帕 前集)二种,共七种,都是早期唱本改编。《昆仑关后本  莲花帕》还保存着原始面貌,即全部七字唱本,很少散说,偶有撰十字句。其它几种稍有改动,应是坊刊前字词雅化编辑的原因,情节结构一般不作大的改动。
) \4 s, P8 f, Z: y: H6 j0 ?
6 x  W' W/ v! T, x& A; Y1 e9 q, ^路工编《梁祝故事说唱集》中有《新编东调大双蝴蝶》全本,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杏桥主人序: 2 W1 W0 m; g. I$ c
夫弹词小说种种不一,惟《蜻蜒》、《金镯》、《义妖》写闺阁千金私订终身,与饱学书生辱身败行,稍有过失,而报应甚速,可云弹词之首。推从笠翁诸韵,按宫商诸腔,实锦绣之名词。故弹词小说,如《大金钱》、《刘成美》、《双珠凤》、《双连笔》等书,破败极多,皆不入耳。余于岁次庚寅,偶写《金銮记》,全书一集,内载忠孝节义,乃书中之纲目,奸盗邪淫,铺成一段奇文。今于壬子孟夏,又书《大双蝴蝶》,虽有改装游学之错,幸而并无邪念,实璞中美玉,胎里明珠,天理存心,公道自在耳。乾隆三十四年(1769)杏桥主人。(《绘图新编时调大双蝴蝶》卷首《序》)  V0 }3 T* e* ?
谭氏另注:“按此序颇多不文,想系刊刻有误,但无他本可勘,故存之。”
6 t! K6 N! y, \; y
4 o3 T/ f$ R* W5 X. _此序说“《大金钱》…破败极多”,当指《大金钱》不附合封建节烈观的情节描写“败笔极多”,而不是说书本之“残缺”,这是我在对比了抄本和刻本情节后方知道的。《大金钱》叙“杭州王文亮和陈月婵、陈月娟姐妹姻缘事”, 《小金钱》由《大金钱》中“月婵被柳梦梅夫人(没错,就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所救带至广南柳州,后与文亮重聚”一节衍生,叙“文亮、月婵之子王景星和柳梦梅孙女柳卿云婚姻故事”,《大金钱》在前,《小金钱》为续作无疑。
) u& k9 b+ H* X  @# s4 x
. ~) a+ W5 W4 w5 P! @( n《大金钱》有《弹词叙录》著录本,另《弹词经眼录》(增订本)抄出路工藏的一个抄本,题《新录情三合金钱记》,“三合”指故事中信物“大金钱曾一分为三,后团圆重合,所以名三合”。这个抄本故事和《弹词叙录》所叙略有差别,主要是其中“陈妾”的形象有变动(详二文),抄本可能是更原始的唱本。
0 D2 i' z3 B- @, E6 [6 i# @1 l6 ]* X, H: l+ E

8 @' o' `+ s; k          补订:《莲花帕》有二本,同名异书:一种即《弹词叙录》著录之本,《莲花帕弹词新本》,28卷28回,民国桂林王城图书馆印刷所再版本。王秋桂《中研院史语所所藏长篇弹词目录初稿》著录抄本,题《新编莲花帕》,30卷30回,有抄出回目,因见即《弹词叙录》著录之本,书叙“荆州罗文玉与田素娥婚姻故事”。0 d! A. k# P  O- b" W' c+ P2 t3 J6 F
另一种题“昆仑关后本”《新刻时调弹词莲花帕》,存素堂刊本,据《弹词综录》抄出,卷末云:“狄青陆任做将军,就把使女秋云为侧室…此书出在何朝代,大宋传留到如今。”因判二本非一本。

TOP

《玉钏缘》中提到几个唱本(二); L# |( k7 \6 z( Z4 u: Y7 y) i; H. U* x5 S
《轘龙镜》是《鸾凤图》续集,正如〈大金钱〉〈小金钱〉的关系一样,前者都是描述父辈年青时的经历,后者则都是描述子一辈的经历。《轘龙镜》之“韩廷美”即《鸾凤图》中“崔如玉”女儿“崔龙珠”男妆时假名,“韩廷美”实是韩世忠的儿子,所以书中有一回“真假韩廷美”。这二本弹词著录有:
3 c8 \9 R% \. R% Z新镌忠孝节义弹词鸾凤图(一作龙凤报)  8卷8回  同治十一年玉烛山房刊本  四册  郑大  (书案:此轘龙镜前集。)3 Y8 V* N3 j6 Z4 |5 ~
潮州歌册有续集《双退婚下棚》(又名紫荆亭)
) Y' \% G" H9 K. Z# l& ]! v
( s, J, e. t( ]2 B) \! b% B新刻轘龙镜合集(韩廷美)(善) 17卷17回  乾隆三十一年武林红罗山人序  同年集贤斋刻本  三册 首图、复旦(书案:《轘龙镜》写北宋灭亡,康王赵构男扮女装,一路颠沛流离,除险些被纳为妾室外,还被虔婆卖为侍女。而赵构之妻龙珠则女扮男装,习得武艺仙法,不仅营救赵构,还大败金兵,将二帝迎回临安。)+ D+ a# m0 v1 v0 S6 W0 O
潮州歌册有续集《轘龙镜下棚》(又名红书剑)
/ i% e7 h; r. P4 q* ?) A
9 Q/ N9 r; x* j; p8 d0 L实际上潮州歌册《双退婚》前还有上连《五虎征北》(讲狄青子女事,五虎征北之前就是包(公)、杨(家将)、狄(青)故事,情节往往是重叠的),《红书剑》后还有下连《宋帝昺走国》(讲南宋小朝庭的灭亡),所以《鸾凤图》和《轘龙镜》实际上是《宋运传》中的“南宋开国传”,这其中又以《轘龙镜》故事为核心事件。这也许是一系列《宋运传》唱本中的一节,各地民间唱本传说不一,也无系统,所以到后来改刊,就出现了《弹词叙录》中,叙《鸾凤图》为明朝嘉靖年间事,《轘龙镜》为宋朝事的“关公战秦琼”笑话。但《玉钏缘》中看到的《鸾凤图》《轘龙镜》时序应该不误,(潮州歌册《双退婚》(即《鸾凤图》)叙“宋朝”也不误,见肖少宋《潮州歌册研究》)。而且《轘龙镜》在《玉钏缘》中和《大、小金钱》也互见,据暮商关于《鸾凤图》报告(https://tieba.baidu.com/p/733739958):4 j& D% o3 L" G3 ~
        《辕龙镜》是主角之一韩廷美即《鸾凤图》的男主人公崔如玉的女儿崔龙珠的男装假名,而崔龙珠书中宋高宗(赵构)所聘的崔妃。聘礼之一就是辕龙镜,而照《玉钏缘》文中所言,辕龙镜一共有雄雌二镜,雄者乃数十年前高宗聘崔妃所用。雌者后来被孝宗赏赐给王文亮(书案:大金钱主人公),而王文亮又把雌镜传给王景星夫妇(案:小金钱主人公王景星、柳卿云),当谢玉辉次妻王淑仙产子之后(王淑仙是王景星堂妹),王景星与柳卿云夫妇两个送了许多礼物给王淑仙,其中就是一面辕龙镜。王淑仙乃相国千金,又是宁宗皇帝的义女,是见过市面的,一看辕龙镜,便知来历不凡,就问堂嫂柳卿云:这是否就是当年高宗聘崔妃的辕龙镜。(《玉钏缘〉中误写为“盘龙镜”)柳卿云道:“的确是盘龙镜(应该是辕龙镜)不假,只不过一共有两面,雄者才是当年的帝后聘物,至今还在后宫珍藏。这面是雌镜,是先帝早年赐给我公公王文亮的。”
. ?! q* I$ N+ \8 x# e
' v* {: t! p  X《玉钏缘》中《鸾凤图》《轘龙镜》《大金钱》《小金钱》互见,说明《鸾凤图》《轘龙镜》《大金钱》《小金钱》是比《玉钏缘》还早的唱本,《玉钏缘》把这几本书的故事情节纳入该书中,可见这几个唱本当时的影响力。题外话:《轘龙镜》色隐“康王”为妾婢事人,南宋是“娘娘”打下来的,正反映了民间对这个偷安王朝的嘲笑。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