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威望
- 0
- 金钱
- 202
|
大家可能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有个富人走进曼哈顿的一家银行,说是要借5000美元,二个礼拜就还,银行说要有东西抵押,那位富人说就拿我开来的名牌跑车抵押好了。
7 N. S4 L$ f: w1 L- ?1 o' y8 H
9 N! ~: B( d% Z0 s$ s 二周后,富人果真来还钱了,五千美元本金,15.41美元利息,分文不少。办事员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人会缺五千美元头寸,于是好奇相问。0 n8 j9 I; H- X% `
# q, S7 f. H8 [: P, S3 H
富人说:“我在曼哈顿哪里找得到二周十五美元的停车场?而且还是停在万无一失的金库里!”
4 I$ \' N1 M' i& Z+ R4 v5 ?% `) I+ ^/ |! Z5 R
车可以抵押,房子可以抵押,钱也可以抵押,说到钱,应收账务、债权、股票、债券都可以理解为是“未来的钱”,而古董钱币,可以理解为是“过去的钱”,这些都可以抵押。
4 L2 l* B) h, @/ p/ s2 {1 ?/ g7 w0 W5 \, Y% f
但是你听说过有人拿着可流通现钞抵押换钱的吗?打个比方,拿着四十捆五十元人民币现钞做抵押,问银行借了七块钱,然后过几天拿七块零几分来换回现钞……难道要省一点“收费停钱场”的费?闻所未闻!
5 _9 m( j) ^+ h7 q$ N0 \9 s8 P
" S0 x* p `! {+ x& C! ~' F0 h; g 我们这个故事的男主角洪奎良,就做了一回“拿现钞抵押”的事,他用四十锭共二百两银子去当铺换了七个铜板,之所以是七个铜板,因为多了怕没有钱去赎回来。0 D6 `! k6 Z- ]) }
8 @$ p9 \4 r6 G$ C' w. L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那些银子不是普通的银子,这么说吧,那四十捆五十元人民币是连号的新钞……! ?' K s: y5 d) F1 S( D
V- p0 R% @6 L. G% [1 U
这个故事是长篇弹词《描金凤》中的一段,甚至可以说是引申出的来一个故事。我说过金贵生是《玉蜻蜓》中很没有存在感的第一男主角,那么《描金凤》中的徐蕙兰则更惨,要是演钱厾珓(亦有写成“笃诏”的,讹也,参见拙着《上海闲话》)或汪宣的拿了最佳男配角奬,那么这个徐蕙兰连提名也不会有。
& r9 b8 X5 @. B9 A2 v4 ?1 M
$ P, B8 W+ p+ r i 不过,也难说,因为这个演员需要一人分饰两角——徐蕙兰与金继春,徐蕙兰被人冤枉,金继春与他换监(狱),然后代斩校场,还是有点戏的。* v. Y7 t6 o5 n) \ K
/ R/ I+ F7 L" u3 U
徐蕙兰被人冤枉,长篇弹词《描金凤》中假徐蕙兰是被江湖好汉劫法场救出,而中篇弹词《老地保》中,则是老地保做了吹哨人,在行刑之前就为徐蕙兰平反了。
0 k) B, k5 ], ?' }, n A& @4 @5 J
" \3 \6 I1 w$ ~& J 慢慢说,老地保叫洪奎良。9 Y7 P. a4 D$ g6 w5 H, M
! d& B9 U5 k$ w i; ]' ~ 徐蕙兰去河南王府投亲,王府管家马寿想要除去徐蕙兰自承爵位,打算杀死徐蕙兰后,再栽贜王府现夫人内侄王廷兰。不料当晚,王廷兰醉酒与徐蕙兰误换牀榻,结果马寿误杀王廷兰,于是栽贜徐蕙兰。
D8 z4 ]9 r+ `5 Z/ A$ U
5 Q4 E6 p7 R. |: A; a 命案发生,地保洪奎良踏勘现场,发现所有疑点均指向马寿,遂告知县;知县亲自踏勘,被马寿收买,于是对所有证据视而不见,公开发布“人不传人”,噢,说错了,是发布“徐乃真凶”。/ l+ I: I+ h5 Y
0 J0 r2 M, I7 o5 D/ U 回衙之后,地保洪奎良闯堂陈述案情,为徐蕙兰鸣冤,结果遭到当场训诫——被打了四十个耳光,还被革了地保之职。+ |5 z% Q& F$ s- }7 n
7 _$ m: L4 [0 G% A5 n# P2 j 洪奎良受训诫之后,立志要为徐蕙兰翻案,于是开了一家“七碗居”茶馆,以茶馆为平台,宣讲俆的冤枉,逢人便讲,有客就说,结果生意每况愈下。- L7 T$ E5 n; O( G# \- j, g, R
2 `& C' D: ], i 生意不好,很多人劝他少说点冤枉,比如他的老婆就问他:“你讲冤枉,就能救出徐蕙兰了?”,刘天韵、周云瑞的版本中就有。也有的人问他:“你讲徐蕙兰冤枉,别人的冤枉为什么不说?”,或者“你只看到徐蕙兰冤枉,就没有看到祥符县的建设成就?”,又或“谁让你说冤枉的?是不是受了王府敌对势力的指使?”,反正说风凉话的人很多,真正为徐蕙兰着急的就他一个。! o) k I a4 B h8 B: C2 w
. D. J. j H8 ?+ n 噢,不对,还有一个,他茶铺的伙计阿二,洪奎良付不起工钱,阿二只能回乡下去,洪奎良嘱咐他把徐蕙兰冤枉的故事讲到乡下去,阿二成了第二个吹哨人。
" B1 i3 T2 F% J( Q5 J
# A- ?0 W) b+ {5 J, N 洪奎良吹哨讲冤枉,有打压他的,有冷嘲热讽的,有讨厌他的,也有人打算收买他,马寿拿了二百两银子给他,他见银子上有王府印记,乃是很好的物证,于是收了下来,可这银子不能用,他也没地方藏,于是拿到当铺当了七个铜板。
' z# r) b* m8 w3 d' |" i' ^$ p& u% |1 ~7 B3 b; X" y3 I; d
洪奎良不怕训诫、不怕打压、不怕水军、不受利诱,坚持在茶馆讲诉冤枉,最后终于等来钦差白启到来,私访听洪奎良诉说冤情,问清案情,抓拿凶手,平反徐蕙兰。
! F T4 X R) t0 C/ r6 {' B& T# E) y4 n; n) \" e( B& k
吹哨人洪奎良在书中曾经大叫一声:头上到底是天啊!
- ^. i' _/ z( G+ I/ p" o1 _4 m4 I) i5 C! z8 b, ]5 v
头上到底是天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