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词
; e" K6 F7 ]7 }) S/ h
, P9 M, L7 Z4 _5 i. C4 a历史上一开始,“南词”是指“南戏”、“昆腔”,和“北曲”天然对峙,大致剧曲称“曲”,散曲称“词”,但“南散曲”没有形成气候,所以以清唱称“词”,但“词曲仍是不分”。后来也仿“北调”例,把传奇南曲以外的俗曲杂调统称“南词”或“南调”,以示和正统雅乐的区别。类之还有“西调”,都是指“曲调”的地方特色而言。旧刊弹词中会穿插很多“时调小曲、杂曲”,如《倭袍》第三十五回《戮忠》中有一处标【北词】:& ^/ o" _ e" g, S* S7 M
(白)咳,可叹吓可叹。〔北词〕可怜那鬂箫箫七迈,可惜了忠耿耿极品当朝。可惜那铁铮铮匡扶社稷江山稳,可惜那言侃侃保护乾坤铁固牢。专国务素无所私徇,伴朝纲蔽端没丝毫。终日里心血煎熬,不能够林下逍遥。终日里无刻节劳,不能够侍终待劳。只落得紫绶金章撇手抛,只落得世人把坏名儿嘲笑。(p225)5 m" D4 U9 l% P% e
3 j. A: a1 \- o" j- T/ b9 t第四十回《拘禁》又标【北曲】、【北调】:
* ], u% ~ Z* B5 `# B1 c(末)妻妹在何处?快快招来。(小生)阿吓,小人是〔北曲〕自从二月初头上,父有音书寄萱堂。命小人,进京邦。倚傍严亲,勤读文章。因此上辞别娘,别妻房,撇家乡。……就把云卿夹死在公堂上,招不出姑嫂的情状。(末白)你自己东去西来,是谁窝顿?也要实讲。〔北调〕离故土,在他乡,无非是投宿招商。无亲无戚又无朋,却没有熟人窝藏。望爷爷一笔超生万代昌。求恩典捕盗追赃,拨青天云障。(末白)总是油供,吩咐敲打。(P259)/ |4 a, x# s6 H: x
- H* f* t9 Y' m: e乾隆周殊士《珍珠塔》,第二十二回方卿见娘,则都用【北曲调】 :/ r- B( N9 |8 f0 u5 l
〔北曲调〕全不念祖宗一气,全不念父党宗亲,全不念长幼尊卑,全不念孝悌天伦。哎唷,畜生吓,我自道你读书知礼义,那知你礼性全无心不明,我只道你年长智亦长,那知朽木难雕真废人。你枉做了词臣,枉做了代巡。这观风七省,如何的治国治民,报答君恩,你先弃了根本……
: b, T& d' U; r- z" P0 m9 r; g% W
显然所谓【北词】、【北曲】、【北调】、【北曲调】都是指有北地风格的曲调。同样第七十五回有名的《游四门》中当差逼迫刁刘氏“唱古调一节,以示地方人等,让这些妇女们,咸知自守法度”, 刁刘氏所唱为【南调】:1 Y. |3 D7 k7 s
(南调)想当年有个阎婆媳,只为借茶作事非。0 S* c" Q) p, m
一念差错赴佳期,却被宋江来杀死。
3 v: O2 g2 v( ^: N2 I潘金莲,亦心迷,背儿夫通奸西门庆。* u: f0 o$ Z0 |% ^5 c( G) |8 M( {( N) X
到后来,机关露,呜呼的一命归西。
9 E+ C7 q8 A( F2 H6 s想从前贪欢到底无终始,因甚奴奴去学伊。2 @! x$ d5 C/ m& F. ?: g+ c
到如今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3 l5 ?2 I3 [; K$ s2 G: n& s+ H' y' w+ g
. T) q/ E4 s8 S ]: i
貂蝉自古女中仙,司徒献计唤连环。1 \9 s3 y- u9 M8 q1 ]2 u1 S
吕布不知其计,性迫董卓强占,反为父子两成冤,为色迷人家变。
! t6 r) L( j* u青春人,爱青春,花魁独占卖油郎,却非爱银钱,只为情投意合。, p+ U( ]5 d& ~* x6 |6 R3 W# b
后来一段姻缘,想当时虽无名节,到后来夫妇团圆。
- d+ c% u! ~/ q2 G& j1 ~( f二位吓,风流事从古却相传,非是奴奴创首先。7 p7 i6 w" ?3 q
从前不把亲夫害,通奸事发可周全。
! v0 d. j$ t% P, {+ h
1 |7 W- i$ l, d2 b! z; [想当初,那崔氏,怨爹娘,嫁寒士,逼写休书心念痴。+ a* Q# u5 a6 r2 v! T
买臣是个奇男子,受尽饥寒勤读书,龙虎榜上题名氏。
, ?0 I. s& Q" j# u6 j3 u/ ?奉圣旨升为太守,马前水,滴如珠。
) K6 a6 E- j- V本来一位夫人命,以后求情追悔迟。* _8 \8 m! e. o1 H/ m' ~* C
买臣上任江东去,崔氏家庭一命休。
& \0 ]+ P- ^ `, k3 p2 c( S嗟叹古人忘大义,那当初遗迹至今时。 (P493)
$ K3 B0 N# ~1 q6 a# u
% `) t' n% i7 x又第八十二回《花烛》中有【西调】:; t, ~: ?0 B$ ] b/ G I0 ^& B
(唱西调)二八姑娘在门前笑,见个郎君把着手招。俏情哥,你一向不来咱心坎儿里恼,既来了,快到咱房中将那于飞效。 情郎听说魂也么消,咱的姑娘吓,我只怪你几日生疏,就要把醋瓶儿倒,竟也寂寥,口也不嚣,感激你大量涵包天下的少。 阿唷情哥吓,甚的说儿,莫把人错怪了。你虽不常来,咱那里敢生嗔恼?叫一声好哥哥,我与你到绣房把情帐销。 携着手儿,进着房儿,宽着衣儿,松着带儿,上着床儿,褪着袴儿,悄悄冥冥,咿吚哑哑,款款轻轻,扭扭捏捏,任他月上花梢,五更鸡叫,丫头喧报,红日升高,我俱不晓。总要尽着奴奴镇日镇夜的鸾凤颠倒。 (p541)
8 D: W9 d8 P3 i
( F9 d) S ~- h+ Y/ q9 w. [这些曲调都不载牌名,应都是当时流行的小曲小调 。李雄飞《西调考》谓“西调有原生态西调、俗曲类西调、曲艺类说唱西调”,可见“西调”是一类有山陕酸爽风格的曲调。同样“南调”(一般称叫“南词”)也是一类调头 。
9 _1 @' b3 j. t+ g ]* ^# H2 E! o弹词之称“南词”原是是杭嘉湖一带对弹词的称呼,如大名鼎鼎的吴毓昌《三笑》(杭州书)讲到:王老虎抢亲,把男扮女装的周文宾当佳人藏在妹子月金楼头,文宾因与月金订姻。天明,月金到母处哭诉,王母无奈托祝枝山做媒,枝山乘机大敲竹杠,其激将王母说:
- q# z7 J% H3 k5 c# B此事南词也说得,传奇也演得……
8 l# R9 n/ Q) ~ m* [9 \. I) m# m, [2 H
可见杭州是把弹词叫做“南词”的,据施王伟《唱“平调”弹词和唱“平湖调”弹词的区别——兼谈评弹的称谓问题》介绍,杭州弹词称“杭州南词”,唱“平湖调”,至同治年间消亡。
; U4 \( Y( g6 k5 X+ |; T0 K4 e
+ v/ w; T3 u: p! u5 G7 r嘉庆年间编的俗曲集《白雪遗音》中有“南词”一章,其中有节诗(开篇)、滩簧《占花魁》、和弹词《玉蜻蜓》7回,可知乾嘉时“南词”又指的是弹词和滩簧。今日还有称“南词”的艺术形式,如南平南词(福建)、将乐南词(江西)、四明南词(宁波)、漳州南词……都是苏州滩簧传入闽浙赣,和当地土音民乐结合形成的新的地方滩簧。
7 R5 ~, c8 B- ~8 o P0 ?; r7 s+ |! G+ |/ u* S! Q
苏州滩簧也把自己叫做“对白南词”,但苏州弹词似乎不很称自己为南词,如众多弹词目中,题“南词”的只有:
7 I' B6 @6 N# k4 O3 @雅调南词绣像云琴阁全谱1 U$ H0 d1 G9 c. w, i
雅调秘本南词绣像金瓶梅
. S4 q0 A2 n5 a梦白新翻白獭传南词
4 c5 x+ G3 A3 @时调南词金簪记
_: ?4 h: A3 ?3 |* o a5 @区区四种。更多时候则称为“雅调唱口”、“时调、时调唱口”,如《新刻雅调唱口粉红襕全传》、《新刻秘本雅调唱口七美图全集》、《新刻时调唱口凤麟袄全传》、《新镌时调弹词说唱福寿双金锭》等等。
7 {. k% R: S/ t8 l
# h( h! Y) H) k& J! Z X然则到马如飞则明确把弹词称为“南词”了。《马如飞先生南词小引初集》,为清代弹词后四名家之一,苏州弹词马调创始人马如飞所撰,清光绪年间刊刻。共收弹词开篇86首,多以历史人物和小说故事为题材,如《昭君怨》、《陶渊明》、《孙权》、《白兔记》、《白蛇传》等,也有一些写景作品。
. n, k! `& U, G) m3 ]/ Q* x- Z" I, i( D* R; }" [6 n, I
《灯月缘》弹词题“钱江玉亭戴定相编 已巳(乾隆十四年、1749 )长夏定稿 乙卯仲春重梓”,序曰“诗变为词,词变为曲,曲又降而为弹词,末技中之末技……”,序后又附《中原十九韵》,识曰:1 @- Y, P) F9 N* H0 h3 u
# Z [2 d6 [, R- q6 {3 B, z% y5 }
按中原为北韵,既曰南词,,然填词家曲分南北韵法中原,从未有谱南曲专用洪武韵者,余是以效之。
- ^3 N4 I9 O- O( Z6 h# S& S0 D* ?+ c2 z1 q& T5 h& |* P
则指“南词”“当用洪武韵为是”,而实际中“南词”仍“法中原”,苏州弹词称“南词”,是指其以“苏州话---中州韵”的“蓝白官话”,就其归韵而言。总之,“南词”因归韵由“南戏、南曲”渐称词曲以外杂调而又弹词滩簧,其涵义和“北调”约略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