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点评之《隋唐》篇之:武力排名
% _" D1 p' c0 s+ T# t2 k5 L0 q" H* A! A( q' P
有关隋唐系列评书的武力,相比三国、水浒、岳传、英烈等书要简单的多,其中有排名,可说是一目了然,比较流行的是十三杰、四猛、四绝,而在现在流行的文本中,似乎都有缺陷,例如,在《说唐》中,缺了第十二到十五的人,在《兴唐传》中,程咬金、翟让居然排到了罗成之上,而单田芳版的是第十到十二的人老是在变动,还有一种是苏州评话版,似乎是宁滥毋缺,搞了三种排名:小辈十三杰、老辈十三杰、野辈十三杰,但凡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下面且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 p* N& [8 ~ }/ V
3 P0 e9 ?0 w9 c% ?5 ~' x在目前笔者所见的版本中,论语句流畅,文字精炼的,应该要说是《兴唐传》,但是,它的武力排名,却成为该书的一个缺陷,上面提到了,在《兴唐传》中,程咬金、翟让居然排到了罗成之上,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排名第八的罗成居然能轻松战胜第一的李元霸,就跟战胜尉迟敬德一样轻松?还有排名第九的秦琼居然能战胜第三的裴元庆?虽然书中说了,其实李元霸就力气大,武功稀松平常,远比不上罗成,秦琼的武艺也在裴元庆之上,那个排名只是力气的排名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把这个排名放到书里,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因为打仗较量比的必然是综合实力,不会单纯比力气的,因此,这个排名与书中武艺的安排有点格格不入,还不如干脆拿掉排名,谁高谁底,让读者或听众听了自己去排,这样事实上更好一些,不然的话,前面还看到排名,后面突然又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让人会产生突兀的感觉。就书中来讲,似乎罗家兄弟是最厉害的,至少从书中看来是这样,如果排名中直接把他们名列前茅的话,还说的过去,可偏偏罗成排名第八,这就很难令人接受他能战胜李元霸的说法,如果说是宇文成都、裴元庆战胜李元霸的话,倒还能接受,因为除了《说唐》中李元霸是强的近乎变态之外,其他各版本中,前三杰的差距并不是象《说唐》中那么巨大,就象在《小李飞刀》中,前三位的胜负关系是倒过来的,而第四、五与前三位的差距也是很小,他们之间无论谁胜都不会令人奇怪,但要让第七的蛇鞭、第八的金刚拐、第十玉箫去战胜天机、上官、小李的话,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但是,第八的金刚拐差点赢了第七的蛇鞭,这倒是能令人接受的。所以说,如果说罗成战胜雄阔海、伍天锡辈的话,倒还能接受。所以说,《兴唐传》中这个莫名其妙的排名,破坏了书中的武力逻辑,还不如拿掉更为妥当。
! {5 m9 n" X$ r, w; r4 D, F: `! N1 `! D) G# f
笔者最早看的隋唐连环画是《说唐》,所以对此印象很深,但《说唐》原著失之于粗,武力排名也很粗,如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为什么在罗成之上,没有理由,而在书中表现来看,这三人还不如罗成,三人合战元霸,居然一个照面兵刃就全飞了,而罗成虽然兵刃被李打断了,但还是紧攥在手里的。再有,就是《说唐》中李元霸是强的近乎变态,恐怕第二到第十八杰这些人一起群殴也不是他的对手,最后只能“老天”收拾他了,这样一来,故事也就无法吸引人了。
+ \' u2 h0 r: O4 U" [* Y0 R/ V. ~! n3 ?2 u8 \
单版中的武力排名就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在这书里李元霸不是无敌的,至少宇文成都、裴元庆都能与他较量较量,而且还专门定了与李元霸能够并驾齐驱的“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一绝”——神枪将罗松,这三人要较量高低的话,无论谁赢,都是正常的。但单版的缺点是第十到十二的人老是在变动,就我记得有如下几种:
% |- [) ?5 W j) [5 L! n$ m10、秦用,11、尚师徒,12、梁师泰。或者10、尚师徒,11、新文礼,12、梁师泰。又或者10、尚师徒,11、新文礼,12、杨义臣。/ {/ Y0 b: ^: ?- ~9 ?: W
相应的“四猛”、“四绝”也老变动,“四猛”有:1.罗士信、2.来护儿、3.新文礼、4.王伯超。或者是:1.罗士信、2. 秦用、3. 来护儿、4. 新文礼。0 U5 V, K7 p+ _, {- c, u: v
“四绝”有:1罗松神枪为一绝(老单第一次说成了罗成,后来一直说是罗松,相信是口误),2、程咬金头三斧为二绝,3、尚师徒的四宝为三绝,4、侯君集的轻身功夫为四绝。或者是:1、罗松神枪为一绝,2、程咬金头三斧为二绝,3、秦琼交友为三绝,4、杨广的混蛋为四绝。这样一来就没有一个标准了,甚至连老单也不能自圆其说了,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2 _& v! F5 k# V6 O
+ [" w- t- m9 |0 x8 p: n下面主要谈谈苏州评话版,是搞了三种排名:小辈十三杰、老辈十三杰、野辈十三杰,没有“四猛”、“四绝”,但涵盖面更广,凡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
2 X7 H: }9 f! o. I3 l8 D0 z% M
* ?. B1 A" z2 x2 d4 x, y. P, w小辈(指40岁以下)十三杰:! J- t+ d6 ?$ A0 p4 G
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新文礼、9.魏文通、10.尚师徒、11.梁师泰、12.殷岳、13.秦琼。. g0 k3 S0 w# U* B1 @
老辈(指60岁以上)十三杰:7 A2 A: ^0 r4 g4 t5 G
1.成都王张须佗、2.渭西王焦本忠、3.枪祖宗姚子林、4.双枪将曹彦平、5.皇城总兵史万宝、6.潼关总兵屈突通、7.靠山王杨林、8. 刀祖宗杨义臣、9. 燕山王罗艺、10. 昌平王邱瑞、11.大元帅韩擒虎、12.定国公长孙晟、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
; E0 N' N% H" J% R' ]野辈(除了小辈、老辈之外,包括外国人<少数民族>、出家人等各色人等)十三杰:
' v- Z6 U1 e p" l. G% B4 K1 _, r银地国太子拓拔朗司马、2.琉球国太子鳌鱼、3.北汉王铁木耳、4.北汉大将军乌铎脱金、5.红袍大力士蓝天毕、6.涿州留守孽世雄、7.山东郡马王九龙、8.和尚盖世雄、9.道士洪天英、10.沙陀国元帅左雄、11.荥阳总兵孙天、12.金提关总兵华公义、13.大梁王萧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