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这个系列的文章,笔者2009年曾经发于逍遥谷评书论坛,几年过去了,逍遥谷也已不复存在,而文章也被人引用来作为卖评弹碟片的广告,此绝非笔者本意,特此声明!: v9 C' \) f: h( _4 I

9 f' }% I0 A1 y1 l写在前面的话8 n! L! R# L5 C; \/ j; ~2 W

5 k, n/ [" ]1 r- F) m我出生于原来苏州吴县浒墅关乡下的一个农村中,后来调整行政区划,先被划到了苏州郊区,后被划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吴县现在也被分成了吴中、相城两个区。从小就经常从收音机(我们乡下却一直叫它“半导体”)中听书,祖母、父亲都喜欢听书,. D. a! C; X7 X1 }2 A# y, I! J
因此跟着他们,从小时候就开始听书,听的书是属于苏州的地方曲艺,学名叫“苏州评弹”。苏州评弹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4 r5 I, L! [6 J3 E. J7 S$ |, L/ T
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运用苏州方言,只说不唱,兼融叙事和代言为一体。角色借鉴戏曲程式,具有挂口、引子、道白等白口和以虚拟或象征性动作所表演的各种手面。此外,并有韵文形式描景状物,刻画人物的韵白与赋赞,以及描摹各种音响的口技。多为一人独说,演出注重说噱,并对人物事件评点议论,以史料时事穿插印证。
' a% \! B8 e; r% t苏州弹词,俗称“小书”,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的部分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称的脚色。脚色较多吸收借鉴戏曲的表演程式,于说法中现身,塑造各种人物,间以说书人的衬托、评点。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其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书目,题材以男女情爱、家庭纷争、冤狱诉讼等为主。7 Z: G9 d, @0 M8 E* i4 G
基本上,我更加偏爱评话,因为听“大书”爽快,听小书觉得肚肠都要痒,不爽。后来,等上学之后,又开始听起了北方评书,但在能收到的电台里,只听过刘兰芳、单田芳和袁阔成三人的,其他的基本都没有听说的。但是在学生年代,能听书的时间是不多的,因此能够听全的书很少,印象中苏州评话基本没有听全的,评书听全的只有袁《三国》。一直要等到网络时代到来之后,通过网络才听全了许多书,所以不能不感谢网络的发展啊!; }: V5 g; z0 r( T: M
言归正传,在网络上,有论坛就有争论,很多人为了小说或者评书里的一些情节、场面、问题,都会展开激烈的争论,其中尤其是武力问题,向来是古典演义小说或这评书的热门话题,典型的如一部《三国》,其武力之争,可以说是争得磨掉牙了,到现在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可见一斑。有时,见到有人经常会提到苏州评话里的相关内容来讨论,可谓五花八门。的而且确,评话流传的传统书就将近60部,其表现历史征战题材的,如《列国志》、《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传》、《岳传》、《英烈》等,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表现英雄侠义或公案题材的,如《水浒》、《七侠五义》、《包公案》、《彭公案》、《绿牡丹》、《金台传》等的,称“短打书”;另还有表现神异题材的如《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称“神怪书”。内容的确很丰富,听过的人想必很多,也难怪会拿来讨论。笔者有幸,曾经听过十几部,就自己听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1

评分人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谢谢分享!

TOP

楼主分析得很到位

TOP

苏州评弹是评书文化里面的精粹,感谢分享!

TOP

楼主长文以前断断续续看过部分,近日重读依然感到听书能听到像楼主这样水平,真难得!再赞一个。

TOP

洋洋洒洒,以前在逍遥谷拜读过,近日重温,所谓温故知新,谢谢楼主的美文。

TOP

谢谢楼主!

TOP

结束语) @0 U! `/ p4 D# u0 w; R

( ~- Z( ?4 I6 ]7 j- S& D不知不觉,《苏州评话杂弹》系列接近尾声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苏州评话又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记得某位评话名家说过:要说好评话的话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但是在这个浮躁的商业化社会里,谁又能耐得住寂寞呢?说书人变得很媚俗,听书人变得很浮躁。作为说书人,在现在,有些评话演员借着“评话”之名讲故事,他们侃上海大亨、说贪官、走私犯,热衷描绘暴力、血腥事件,早把优秀传统书目弃之脑后。这类“伪评话”,有评话之名,却无评话魅力,也就很难留住听客。又或者干脆跳槽而去,经商的经商,从事娱乐业的从事娱乐业,挡主持人的当主持人,是在是可发一叹。而作为听客,相当多人实际上都不是静下心来听书的,而是来猎奇的,因此,有所谓的现代书一出,很自然就引起了这部分人的兴趣,因此他们就将之捧的很高很高,但有没有新意呢,实际上都是在按官方的路子在走,了无新意。目前评弹界即是如此,会不会再出现如同“斩尾巴”运动那样的情况呢?这个就非笔者所能遇见的了。
# A4 W0 Y6 s8 a* c综上所述,苏州评话是苏南地区民间文化的一座宝库,它博大精深,笔者所见所闻仅仅是其冰山一角,因此以上见解不免就有贻笑大方之处,还恳请看官海涵!新年新气象,祝大家健康、愉快!(完)

TOP

“斩尾巴”运动2 t+ c& D0 b6 }9 y
$ e+ @( f6 Z( ~5 z7 P% W" u. {6 P
说到“斩尾巴”运动,我想最早应该追溯到1942年的延安整风。1942年初春,在延安,一场以肃清王明“左”、右倾错误思想影响为目标的运动,在毛泽东亲自发动和主持下拉开了序幕。毛泽东在这场运动中作了《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演说,明确号召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以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场运动,自然而然地向文艺界扩展延伸了,毛泽东于1942年5月作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讲演,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这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正奠定了后来中国文艺的理论基础。这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场起自大西北的运动会对江南水乡的评弹,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左右评弹的生死存亡。
! Z+ A- C4 m5 l! r) H! q! _苏州固然是评弹的发源地,不可谓不源远流长,按照它自身的发展方式在默默地发展着,一直到1949年迎来新时代的来临。1949年4月,南京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周边地区包括苏州在内都陆续得到解放,在这个过程中,苏州评弹受到的冲击自然也大。8 b% b; N* k: s( t( G( a0 B# c
新中国的文化官员是一些“渡江”过来的中青年人,他们经受了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洗礼后,意识形态激进鲜明,在他们眼里,文艺工作就是宣传,而宣传就是要跟上形势,宣传新中国与新思想。而当时的评弹艺人们也是为了跟上形势,跟上新时代的发展,也主动对于自己演说的书目进行改革。于是,上下两条线结合,从1951年开始,在苏州、上海等地开始了对评弹的改造,掀起了一个“斩尾巴”运动,所谓“斩尾巴”,本意是指比喻忍痛割舍自己长期养成的坏思想、坏习惯。但在评弹界,就是表现为就是禁止说老书。在新中国文化官员们看来,这些从旧时代过来的评弹艺人都拖着一条封建落后的尾巴,非斩断不可。当时认为弹词《珍珠塔》、《三笑》、《啼笑因缘》、《玉蜻蜓》、《落金扇》等,评话《济公传》、《七侠五义》、《三国》等老书,内容腐朽,反映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要求对此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据说张国良先生因为说《三国》竟被指责成“贩卖毒品”,为此,张国良写检查书,结果仍因“认识不深入,根挖得不深”,而被处分。一时间,艺人们迫于形势,自动“斩尾巴”,干脆就停演了认为有封建糟粕的《施公案》、《彭公案》、《乾隆下江南》等书目,于是武侠、剑侠题材的评话书目多数被淘汰,须知有些艺人就是专恃一部书的,这些被禁说,就无异于断了他们的生路。于是艺人们纷纷从创新书、说新书目、革新“说法”等方面对苏州评话加以改革,以当时配合形势,于是就有了所谓一类书、二类书、三类书的说法。
1 q' O8 j1 u; u& D, D. i) Y所谓一类书,就是指原来一直说的“拖着一条封建落后的尾巴”的传统书,关于这类书,用官方的权威说法就是:“内容不外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多或存在着封建、迷信、黄色、庸俗的毒素,与肩负的职责背道而驰。如不改革,必然要被社会淘汰,人民唾弃。”因此,当时就对此类书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对于这一点,笔者觉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情节的确应该改革,如封建迷信的内容,例如原本在《岳传》里“挑滑车”这一段,原来还有高宠在滑车阵丧身后,阴魂不散,附身于牛皋身上,使用岳飞的枪马第二次挑滑车的内容;再如在《包公》里有“刀王铁铃有火龙刀,刀一举就化成火龙,一口气喷死36员大将.石玉有白莽双枪,双方龙蛇斗,强龙难斗地头蛇,白蟒双枪大破火龙刀,刀王归天。”这样的情节;再如前面说过的:《三国》里的诸葛亮、《隋唐》里的徐茂公、《包公》里的佘太君、《英烈》里的刘伯温原来在传统书里是真的会论算阴阳,能知过去未来之事的;《隋唐》里李元霸的师父沧海公、《金枪传》里杨七郎的师父马达祖师、《包公》里狄青的师父王禅祖师真的都是仙人这样的内容。这些内容留在书里的话,总觉得是不适应形势的,特别是在经历了民主、科学启蒙后,再这样说的话,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因此,把这样类型的情节大胆抛弃、大胆改革的话,笔者认为还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些因外行插手内行而强行改革的内容,就显得可笑,画蛇添足甚至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如弹词《珍珠塔》原来是讲主角方卿因家道中落投亲,结果遇到势利的姑母欺负,负气出走,后来考中状元放任七省巡按,扮作道士把姑母羞辱一番的故事。后来在改革时有人提出:方卿做官后去羞辱姑母似乎不妥,因为官是皇帝的走狗,是统治阶级,是应该否定的对象。不如改为方卿最后仍然是一介平民,假冒做官去羞辱姑母,后来投奔李闯王闹革命去了。这改无疑是扭曲了原书的本意,以至于连文化部长周扬都看不下去了,制止了这样的改革。再如《岳传》,为了结合“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的形势,不惜把金兀术大军围困岳家军于牛头山改为岳家军围困金兀术大军于牛头山,但是似乎听众对这样的改法并不买账。如《三国》,有人提出:关羽降汉不降曹是叛徒行为,要让张飞在古城批判关羽是叛徒,降汉不降曹是投降主义的行为。后来有人有提出:曹操是法家的代表,不让批;不久又说刘备、孙权都是属于法家的,也不让批,以至于搞得说书人无法适从了。这样的改革,不但说书人无法适应,而且凑某种意义上讲对于评弹是一种摧残。
! b6 X4 m9 @7 I" f) X0 h& m所谓二类书,是当时的评弹艺人纷纷自动放弃一类书后,为了生计而新编的一些书目,其特点是:一、大多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尽量选择有数育意义和积极影响的内容,回避了帝皇将相和才子佳人的俗套。二、突出反封建,尤其是反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书比较多见。三、宣传抵御外来侵略的题材。由于二类书讲的还是过去的时代和人物,因此说书人基本还是采用过去的传统说法和表演艺术来演绎,来塑造人物,因此还是比较容易说好的,并且涌现出了一批说二类书的名家,如以说《水浒》著称的吴君玉,他原本师从顾宏伯学说《包公》,但建国后斩尾巴《包公》不让说了,于是必须改革,因此开始说《水浒》,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行,倒成为了《水浒》名家响挡。二类书的出现,可谓是斩尾巴运动里的亮点,由于当时改革、革新称为时尚,又由于这关系到说书人的吃饭问题,因此当时说书人纷纷参与“二类书”的创作,因此,评弹新作不断涌现,计有百部左右,其中还出现一批优秀作品,比如《李闯王》、《水浒》(主要根据扬州评话再结合当时的形势进行改编的“新水浒”,而非解放前说的“老水浒”)、《太平天国》、《梁祝》、《孟丽君》、《陈圆圆》、《李香君》等,都是在那一时期留下的杰作。, D5 [: X* D* o7 f
所谓三类书,主要是指反映我党艰难的革命生涯的新书,如《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杜鹃山》;或者反映地下党活动的新书,如《江南红》、;或者反映“三反”“五反”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以及讴歌英雄劳动模范的新书,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孙芳芝》、《春风吹到诺敏河》、《王孝和》等等。在当时精神文化相对匮乏,同时又不让说一类书的情况下,当时许多名家响挡都纷纷说起了三类书,三类书着实是“火”了一把,但个人看法,这类书,由于意识形态过浓,再加上缺乏锤炼,无论是从精彩程度还是从生命力来说,都比不上前两类书。像《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孙芳芝》、《春风吹到诺敏河》、《王孝和》等书,不像是评弹作品,更像是报告文学,而评弹尤其是评话,其精彩在于其夸张性、传奇性,吸引人的是书里的人物能常人所不能,表达着人们的一种对于超凡本领的寄托。但是三类书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因此听一次可能还觉得新鲜,但多听必然乏味,不像传统书(一类)或类传统书(二类)那样百听不厌。因此到改革开放后这些书逐渐沉沦下去也属于正常的。8 p0 W' ^, }+ W! j4 [5 c
现在再看这次“斩尾巴”运动,对评弹艺术的传统给了致命的打击,对艺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客观的看,这实际上是时代的影响,你处于那个年代的话,可定会受到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不能怪罪到某些人的个人头上去。但作为后来人,却足以引以为戒。由于笔者就那个年代掌握的资料不多,也只能谈到这里为止了,就此打住。

TOP

《西游记》是据吴承恩同名小说的部分章节编说。故事始自唐僧在二界山收孙悟空为徒,观世音紫箍咒制服孙悟空。后唐、孙于蛇盘山鹰愁涧收小白龙驹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同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经。途中,无数妖魔鬼怪都想食取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孙悟空为保唐僧分别同虎精、貂鼠精、白骨精、猴精、红孩儿、金鱼精、蝎子精、弥猴精、蜈蚣精、牛魔王等斗智斗勇。从书路来看是不完整的,而目前听过的是由张树良开讲的从灭法国、经历车迟国、火云洞、朱紫国、盘丝洞、黄花观直到真假猴王这一段。
* O5 O( ?6 z& t" t在评话里,孙猴子的能力被大大提升了,别的不说,就手里的如意金箍棒就重了十倍,达到十万多斤重了,而且还会变什么就有什么的能力,如变成大鹏,就能鲲鹏展翅九万里,因此基本上没有法宝的妖怪或者没有特殊能力的妖怪在他手上不堪一击,相比原著小说,要厉害了许多,唯一的缺点是听不得锣声,听到锣声就会兴奋(猴戏)?猪八戒塑造的有点类似程咬金、胡大海,既突出了他憨厚的一面,也体现出了他狡猾的一面,当然好色这一点还是保留着的,而且武艺设定也不弱,像对付盘丝洞的蜘蛛精还是不在话下的。沙和尚还是如同原著那样没有什么特色,可能没有特色正是他的特点吧。不知道是否张先生擅长说短打书,这段《西游记》听起来总觉得有些短打书的味道,孙悟空有点像江湖人物,记得有回书还真提到了他穿房越脊去偷听的场面,因此难免给人感觉这不是孙悟空,而是翻江鼠蒋平。总体而言,“乱说”的味道比较浓厚,当然,从原著来看就够乱的了,说书人再乱乱也无伤大雅。由于只听过18回书,因此也不好多讲什么,就谈到这里了。2 W. x1 V% c" }% I# j
《济公传》故事大抵依据清郭小亭同名小说改编加工而成。述南宋孝宗年间,节度使之子、天台人李修缘17岁出家为僧,法号道济。李为“转世罗汉”,游戏人间,惩恶扶弱而行为疯颠,人称“济颠”。好相秦熹之子行为不端,济颠以法惩洽,复点化秦熹,遂为秦的替修僧。采花大盗华云龙盗走秦相府珠冠,官府请济捕拿,济虽困华而为点化其悔悟,故意放走。华继续作恶,夜入赵家楼采花,济颠弟子雷鸣、陈亮追至,华以毒镖伤二人,济颠救出二徒。雷、陈之义兄杨明擒华,妖道姜天瑞救华擒扬,济颠赶至,杀死姜天瑞。姜师华清风以邪术擒雷、陈等,济颠火烧华清风。华云龙逃遁,杨明等紧迫再擒之,慈云观道人邵华风救华,济颠擒华斩之。邵华风逃至万花山为八魔所囚,济颠往索,八魔与济颠会斗于金山寺,用魔火困炼济颠,太乙真人、长眉罗汉助济降魔。小西天盗贼狄元绍杀人移祸杨明,杨友谭宗旺、刘瑞德探小西天,谭被困,与狄妹小霞婚配。济颠亦至小西天,小霞以诛佛剑败之,谭盗剑,济颠点化小霞,共破小西天。
6 p+ G" n: C: G; i9 E( [说起来这部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而在几十年前,说这部的人很多,并且各家各说。其中有名的是范玉山、虞文伯、沈笑梅、陈浩然,号称“书坛四济公”。据说范玉山人称“活济公”,他为了说好这部书曾专门到苏州的西园寺罗汉堂去研究济公塑像,学习济公“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的表情,精彩之极。虞文伯的“济公”以形象滑稽见长,所以被称为“滑稽济公”, 陈浩然善用小嗓子起济公说话,带几分天真,因此有“小济公”的称号。不过,这几个“济公”中,可能大家最熟悉的是沈笑梅,他跟范玉山一样为了起好济公角色曾认真揣摩过西园寺的济公塑像,而且抓住济公好杯中物的特点,创出了一个“吃醉济公”的形象,故而被称为“醉济公”。上世纪80年代曾经根据沈笑梅先生的演出本拍摄了8集电视连续剧《济公》(依稀记得开头放了6集,几年后才放了7、8两集),每集名称分别为:“济公出世”、“阴阳泪水”、“古井运木”、“妙手移瘤”、“巧点紫金钗”、“大闹秦相府”、“醉接梅花腿”、“智破无头案”,这部电视剧的播放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 O- c# g1 _  F3 |" T
不过,关于评话《济公传》,目前没有听过任何音频,也没有见到网上哪儿有,只在《苏州评弹书目选》里看过沈笑梅演出本里的连个节选:《割瘤移瘤》和《相府治病》,这两个片段在电视剧里即“妙手移瘤”和“大闹秦相府”,相信看了电视剧的朋友,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领略《济公传》的风采。# s% K* _/ [. m; ]) z
好了,由于笔者神怪书见得不多,也就不多作废话了,关于评话的神怪书专题我想就到此为止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