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玉钏缘》中提到几个唱本(三), A' N# L9 ]3 Q0 x

6 G7 @7 [% D+ l包公审案弹词见谭叙载《滴水珠》及续书《太平山》。《滴水珠》又名/ U+ U& O; c! ?1 m
赵琼瑶滴血成珠5卷  口口撰 清万顺堂刻本 文化部戲曲研究院  http://book.kongfz.com/156813/984416629/  t1 k# r  E- T& M/ k
此书流行楚剧,应是楚湘一带唱本。9 B: a* e) k. r

4 P0 ]$ E+ \# Y2 U3 B7 f其它包公都在“杨呼狄家将”小说改编的弹词中“客串打酱油”,所见弹词著录目中有:& Q2 G; N3 I! n+ N5 m& W0 j! O; J
绘图呼家将钦赐紫金鞭忠孝全传  4卷4册   光绪二十年甲午刊本
, \, _( |7 C$ W0 I! J8 Q6 X9 V另:新刻东调忠孝呼家将全传  二十四卷  清末民國刻本  6册  首都圖書館  谭叙未载, {3 Z. ]3 P5 d) d9 `% p' ^: `
7 d# l' w$ t( }
又:新刻雅调秘本珍珠旗全传  8集56卷8册  抄补旧刊本  谭叙,又西諦藏書室藏二残本可参:一存四十九卷  清云龙轩刊本  七册  存卷一至二十八、三十六至五十六  / 一存二十二卷  清云龙轩刊本  三册    存卷一至十五、五十至五十六)
1 i0 p* B2 A: f4 z& s+ A9 Z- E此书据小说《五虎平西南》改编,大概尾末编句不清,遂使人有误认为“此书接五虎平西”者,其实小说《五虎平西前传》即《珍珠旗》,《五虎平西后传》即《五虎平南》,谭叙已辨析甚明白。现在仍在说的有顾宏伯评话《狄青取珠旗》,除《秦香莲》、《狸猫换太子》新编二类书外,未见有以包公为主的弹词说唱(成化唱本另说)。包公形象在弹词中比较固板,不若海瑞可塑性强。
) g7 V( t% F# j, s 3 N1 e3 `# ~/ {
又:( @/ w8 ]: h1 @6 h: q9 ?
新刻秘本弹词五虎平西全传     45卷  瑞云阁刻本  苏图
5 n% f/ P1 t; e# ?  
) i5 |7 z3 j* @此书谭叙未载。“瑞云阁”是苏乾嘉时著名弹词书坊,所刊有:
: U" H8 C/ I/ p: J9 b新刻时调唱口真本九丝绦全传    口口撰、郁惠嘉评  清乾隆五十年瑞云阁刻本( u1 R( m* E. C/ M
新刻时调唱口乾坤印九集        口口撰            清乾隆四十年瑞云阁刻本
) M4 G% ^: R# v  V9 N1 p' O5 o新刻时调玉蜻蜓                口口撰            清瑞云阁刻本7 Y0 F0 q" t1 P6 G' t: o
新刻秘本云中落绣鞋            口口撰            清瑞云阁刻本8 q1 a6 S$ V0 P* y
双仙缘                        口口撰            清瑞云阁刻本# I9 u4 Z6 T( \- s; _( R4 G
1 J/ A7 ^/ B. o* B+ S
此 瑞云阁刻本《新刻秘本弹词五虎平西全传》,未睹原本,不知是否有“五虎平南”的内容?但可确定弹词“说狄青”在乾隆四、五十年就很流行了。7 R" W- E9 }' O. _0 A

* ?5 W/ k: Y- F9 p2 D- S8 p/ |; [弹词“宋传”其实线放得很长,以“杨包狄韩(琪)”演义为线索,从《金枪传》一直说到《轘龙镜》(新刻轘龙镜合集(韩廷美:韩琪子)  17卷17回3册  乾隆三十一年武林红罗山人序  同年集贤斋刻本  首图)
4 |/ m2 W0 Y3 ^5 C  q2 W《轘龙镜》写北宋灭亡,康王赵构男扮女装,一路颠沛流离,除险些被纳为妾室外,还被虔婆卖为侍女。而赵构之妻龙珠则女扮男装,习得武艺仙法,不仅营救赵构,还大败金兵,将二帝迎回临安。
0 n' ^7 d" d8 y/ B, U % D4 o3 S% _9 X6 n# n
潮州歌也有《五虎平西南》,续《五虎征北大破群仙阵》、《狄龙、狄虎下棚平北》(即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已叙“狄青”子女小辈英雄事。又下续《新造双退婚鸾凤图》,又下续《双退婚下棚紫荆亭》。
, A: C6 B/ M* |" y* y& _& p弹词《新镌忠孝节义弹词鸾凤图》(一作龙凤报)  8卷8回4册  同治十一年玉烛山房刊本,是《轘龙镜》前集,同《新造双退婚鸾凤图》。从渊源看,我颇怀疑《鸾凤图》和《轘龙镜》是潮汕歌本改编过来的,因为潮州歌《鸾凤图》中的“慎王”,在《紫荆亭》中作“田王”,显是“滇王”之讹,正是“狄龙、狄虎平北”之云贵番地,和《五虎平西南》是遥接的。4 G) @8 s- G" g  k4 i- U
而到了弹词《鸾凤图》中,“田王”又变成了“京中田近仁,以平琉球功封王”而称“田王”,显然弹词在后,潮汕歌本在前。(待续)

TOP

《玉钏缘》中提到几个唱本(四)
; D( V0 L2 Q7 l# Q8 x8 s- ^' Z6 T1 c+ ^4 K
小说《五虎平西南》分《五虎平西》(狄青取珠旗)、《五虎平南》(狄青征南蛮侬智高)前后部,木鱼、潮州歌册均取袭之,弹词只有前部《珍珠旗》。; ]  n+ P# w4 @) Y2 s
潮州歌册自《五虎平南》后又衍生出讲狄龙、狄虎“小五虎”的《五虎征北》(五虎征北大破群仙阵)和《慈云走国》(狄龙、狄虎下棚平北)来,《慈云走国》实际讲的是“宋徽宗出身传”,此书网上有“小说版”绍介较详(https://www.vrrw.net/wx/11912.html):
/ `5 {0 y& Y( C1 z6 W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全称《后宋慈云太子逃难走国全传》,一名《后续五虎将平南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又名《后宋回龙传》。八卷三十五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二十年(1815)福文堂刊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二友堂刊本;清道光二十年(1840)坊刊小本,藏南京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福文堂刊本。
# J+ ?( R, ^5 T7 q
9 d. l5 F% L1 P( T6 j  z9 F     宋神宗时,左丞相陆云忠,长女适东平王高勇,次女为正宫昭阳,一门显耀。子陆凤阳奉母命进京省亲,闻右相庞思忠之子庞云彪强抢秀才之女王玉兰为妾,怒将庞云彪打死。陆丞相押子登朝,司马光、韩琦奏请开封府尹包贵审理。包贵系包拯继子,素称鲠直,受理此案,甚觉难办。乃先命夫人归隐本土,又赠银令陆公子逃亡,己则吞金而亡。庞相见其遗下奏本,劾奏陆相纵子行凶,即将此本焚去。陆相与庞相金殿相殴,误中神宗额上,神宗大怒,将陆相绞死,陆后贬入冷宫,兵部尚书寇元即致书高勇(高怀德之后)、郑成(郑恩之后)、呼延庆(呼延赞之后)、狄龙(狄青之后)、杨文广(杨宗保之后)五位藩王回朝保救陆后。陆后于冷宫中产下太子,寇元惧庞妃陷害,将太子抱归抚育,而以他人之女代之。神宗怒,即将陆后绞死。高勇入朝,责打庞相,郑恩等亦因羞辱庞妃,均被收禁天牢。7 \2 |4 B" H! T( _1 A0 k: w0 b9 A
  陆凤阳逃出京城,于路投伏波神庙歇息,神祇指示直走西北,勿向东南,且赠钢鞭一双,授以鞭法。过铁裘山,得遇故交张梦虎,恰梦虎又娶玉兰为妻,感其相救之恩,邀之上山,拜为异姓兄弟,招兵买马,待时复仇。- r" D2 I0 `( u6 U) ^
善善国主狄虎得狄龙夫人殷氏书,欲兴兵伐宋。太后曰不可,主张以朝贡为名,会同五路藩王兵马杀进汴京,诛杀奸党。狄虎乃托国后王兰英监国,自与太后带雄兵十万,到山西太原与殷氏相会,遣使往汴京呈送表文。神宗赦出五王,寇元因将太子之事说出,与潞花王等一同至寇府见太子并国母血书。血书上写,因生产时一朵祥云照下冷宫,故名太子曰慈云。8 {& I' G8 }9 Q$ B9 q0 K4 b
  高勇道经铁裘山,告陆凤阳真太子未死,嘱其招军操练,为国除奸。庞国丈派镇国将军韩成彪往捉陆凤阳,为所擒杀以祭国后太师。庞相又保奏岳全忠带兵征讨,岳不忍绝忠良之脉,诈病不进。庞相命种谔代印,子庞云雄为参谋。种谔深悯忠良之后,与陆凤阳战,诈败,后陆凤阳得紫纲、岳全忠点醒,孤山死守,实为下策,乃与张梦虎一同逃走。 至山东,投刘迪庄上,为其女刘丽容驱除邪鬼。 往登州双龙山访李豹,一同落草。 又接刘丽容到山成婚。
' ?% {: T( I/ i/ S  寇元之舅冯陛为通侍婢事,往庞府出首寇元私养太子。寇元命心腹家人周勇夫妇携太子奔逃。神宗因将寇元打入天牢。神宗由是思忆成疾,潞花王进见,神宗深悔昔非,重托孤儿,赦寇元。神宗崩,哲宗登位,大赦天下,唯不赦慈云、陆凤阳、张梦虎三人。# A7 P5 g7 l; ?/ G
  周勇将太子冒为己子周英。周勇死,太子只得佣工为牧童度日。周勇妻贾氏复得一病,临终乃以实告。太子为葬贾氏,卖身石俊家为奴,石俊收为义子,改名石英,延请名师教授。太子梦中得太祖传授拳艺,因梦中呼太祖,石俊盘诘,方说出真情。石俊将女凤鸣许配太子。指挥孙玉闻太子消息,点兵往石府捉获,押送来京,道经双龙山,李豹、陆凤阳活捉孙玉,救出太子。
- z* ^0 ]! l" ^, w; k1 J3 v9 K哲宗闻之,有爱弟之心,无奈庞太后当朝称制,命范正平征剿双龙山。庞相次子庞云勇为先锋,大败,范元帅斩之,率众投降上山,保辅太子,共同诛奸。太后又命庞清兴兵十万征伐,庞清为庞相之侄,自思难以投顺,临阵不许一卒跟随,听凭陆凤阳打落尘埃而亡。后庞相命金霞仙道人施妖术,陆凤阳为飞龙镖所伤。太子遂乘船逃遁,遇狂风大浪,将舟打折中桅,随风飘流而去,遇安周平等救,为牧童。日久渐露其为慈云太子。安周平听信妻言,欲往出首,瑞兰小姐改扮男装告知太子,二人逃走,中途失散。太子遇盗,乞丐求食,为巡按御史程光带回开封。小姐玉霞愿托以终身,太子以陆后包裹血书龙凤白绫相赠,暂为表记,真情遂露。程妻杜氏乃修书招族弟怀庄府镇台杜景,杜景领兵将太子带回营中,又为其妻郑氏放走,遇赵普之后赵彦龙,拜为兄弟。至潼关,君臣大会,扯起“为国除奸”大纛,各府州县,望风归附。高王修书五王会兵,狄王段夫人又破了妖术。太子修书潞花王,潞花王面见哲宗,允其入朝捉拿奸佞。庞相欲篡大位,战败被擒。慈云还朝,封为楚王,哲宗崩,传位于楚王,是为徽宗。5 S. {$ G. U9 z) F3 C3 @

- _2 S3 S" a" m6 G歌册在《慈云走国》后接《双退婚鸾凤图+紫荆亭》、《轘龙镜+红书剑》,讲南宋的成立,再接《宋帝昺走国》,讲南宋的灭亡。, q& x% N) a$ I8 d
前文误“韩廷美”为 “韩琪子”,书中实说他是“韩世忠的儿子”。述“韩琪和韩琪儿子”故事的弹词有《昼锦堂》。历史上“韩琪”和狄青约同时,一文一武,但因为“韩琪”是文臣,所以为“狄家将”名气所掩,史实中“韩琪”地位远高于狄青,可参《狄青与韩琦的矛盾_》(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149ada90102w8ht.html)。又:2 Z+ D5 {/ J5 Q8 s
      韩琦历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英宗病重。韩琦作为宰相,又有考虑立储之事。他向英宗劝道:“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众心”英宗同意,立颖王赵顼为皇太子。次年(1067年)五月,英宗病逝,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
: E9 p5 V' b6 V3 Z可见其位重不是狄青可比拟的。
1 y/ h  ^" i. c9 Z1 K) b
3 w2 I( K/ U8 }$ Y. S前文“慎王”、“田王” 、“滇王”之辩,是基于潮州歌册《双退婚鸾凤图》是小说《五虎平南》(狄青征南蛮侬智高)的续书线索而言的,全凭记忆,不免有差错,今撰此文,又复检了一遍:
$ ?0 D4 A! y9 b( e6 m8 G  Y) `潮州歌册“慎王”作“田慎王”,简称“田王”;弹词作“田近仁”(同治十一年壬申/玉烛山房刊本、弹词叙录),但见周良抄出(同治十一年壬申/立文堂刊本、弹词经眼录增订本)回目中也作“田慎王”。9 n$ Y. T. \( F$ f: c

; i$ U% ?1 }/ D+ X* x% I惟未见原书,不知“田慎王”是否又叫“田近仁”?容后有见再说吧。总之潮州歌册“宋运传”的线索比较清楚,为了转入“小五虎”的《慈云走国》,从“大五虎”的《五虎平西》就开始就有意识地改编小说情节了,肖少宋《潮州歌册研究》:
2 v8 k. w7 S1 Z: a4 _) m( e7 S" }      此歌册(《五虎平西全歌》),上承《杨宗保归天》,下接《五虎平南》。歌册改编自小说《五虎平西前传》,二者回目与诗赞全同,歌册在回数上略有删并。将小说1/2/105/106并为一回,删103/104/106、/110/111 五回,所以小说有112回,歌册只有105回。
* X# U. M/ [% l, t# X. I) c0 Z  f- z! b8 s
所以《慈云走国》后的续书大概都是在小说《五虎平西平南》之后才出现的,《鸾凤图》、《轘龙镜》应该都是。

TOP

鼓词《回龙传》(王华买父)
' [/ K0 `7 T+ E7 `
/ S. ]; x) `7 C+ r宋朝十八帝,传说有四帝有“走国逃难”的经历:第5帝宋英宗赵曙的《回龙传》(王华买父),第8帝宋徽宗赵佶的《慈云走国》(后宋回龙传),第10帝宋高宗赵构的《轘龙镜》,第18帝宋卫王赵昺的《宋帝昺走国》。
/ s1 e0 {) e; V: ]5 |0 b( k2 W1 ~  Z3 a% f* Q8 f* G* p
后三部主要为南方唱书,第一部《回龙传》(王华买父)主要以鼓词、坠子形式存在。《弹词综录》著录:
/ ~/ q9 _7 M+ z" F+ G  N, ~6 b2 d《回龙传》 章福记石印  4册  (西谛目)
( A' \8 z( ?1 u3 u0 H5 k& [即“王华买父”之鼓词《回龙传》,故事叙:
; h. K0 C$ I! b大宋第四帝仁宗年间,八王赵德芳与狄后苏州游湖,归途中狄后生产一奇胎(肉卵),八王将其抛入渭水河中,后被以打鱼为生的王彩夫妇所救,取名王华(王启太)。王华八岁,父母双亡,家产被地痞抢占,只好讨饭为生,受尽了饥饿熬煎,勉强度日。状元之女杨秀英因与父亲口角,被父亲杨继风赶出家门并硬配给十八岁乞丐王华为妻,此后谨守妇道,打鱼为生,后生下粱儿、柱儿二子。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军,生活虽然清苦,夫妻感情却很好,过着贫穷却快乐的生活。
7 [0 F2 C. c4 V8 V( T# o( g万岁身患重病。朝中没有继位太子,八王受卜人指点,江南访子,扮作庄稼汉,自卖自身,王华受人愚弄,把化装寻子的八贤王赵德芳买回家中。王华为奉养八王爷,耗尽家产,为办御宴,将梁柱二子卖到了天官府。经过若干曲折,父子终于相认团圆。八王挂念朝廷形势,连夜修书一封,以找兵部司马刘文晋借银为名,差王华两次进京搬兵,让王华进京传旨接驾。八贤王卧龙岗被困,命杨秀英进京卖衣,被刘文进外甥苏州知府押进南监,包拯伸张正义,最后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幼主王华,王华登基,大赦天下。
3 Q0 e; r- P; ?& ]$ b' C! {* B; K  Q1 N2 B6 C" R+ ^; v
据:回龙传之:宋英宗继位为皇帝的前因后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7 V! x; z" r" G; \3 X( U在北宋王朝里,只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弑君夺得皇位,然后开始子承父位,传承北宋的换位,但是皇帝的子嗣总是比较凋零,在宋真宗赵恒的时候,皇帝在40岁之前,所生的皇子基本没有过十岁就夭折了,在40多少岁的时候,才生下了宋仁宗赵祯一个独苗,而倒了宋仁宗时期,也是如此。所以出现了皇位后继无人的现象,才会在民间有《回龙传》的戏曲,八贤王赵德芳下江南访子,才得以让大宋江山后继有人。" |( `$ ^# A3 \7 O
而历史当中的宋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北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于公元1032年的春天出生,整整比宋仁宗小23岁,但他并不是宋仁宗的儿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同属宋太宗赵光义这一支脉的后代,为什么不是皇子承继大统呢,因为皇帝宋仁宗没有儿子,不是无法生育,而是生下来之后夭折了,连续夭折三个儿子之后,宋仁宗赵祯也深感无奈,所以在宗室之内挑选合适之人,过继而来他的儿子,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出现意外,大宋江山后继无人。
# y6 b, s* X9 E1 R5 j% u* P公元1035年,把年仅三岁的小英宗接进了皇宫,赐名赵宗实,暂有曹皇后抚养。首先来看,小时候的宋英宗是幸运的,在北宋宗室之中,后辈男丁不可能只有他一个,而且宋英宗也仅仅是濮安懿王的第十三个儿子而已,能够选到他来给宋仁宗赵祯做皇子,而且将来继承北宋王朝的江山,成为万民之主。选择他的原因,是因为宋英宗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受人爱戴。总之是一句话,祖上积德后辈得福。
% v& e- I6 W. ^同时,宋英宗也是不幸的,因为在公元1039年,宋仁宗赵祯的新生儿子降生了,而年仅8岁的宋英宗在皇宫生活五年后,因为皇室有了亲骨肉,就又被打发回老家了,再次回到自己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身边,也就是说,他仅仅是皇帝的备用罢了,人家已经有亲生的了,这个备用的皇子只得卷铺盖回家。2 q' h& E' r+ D; R7 T; M
但是天不遂宋仁宗赵祯的愿,公元1043年,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儿子年仅四岁,夭折了。宋仁宗赵祯这个时候也是欲哭无泪,毫无办法,在1044年皇帝宋仁宗升宋英宗赵曙为大将军,但是并没有再让他回皇宫,在公元1058年,也就是年轻时期的宋英宗赵宗实27岁时候,宋英宗赵曙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赵允让去世。在濮安懿王去世的同年,丞相韩琦和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均给皇帝宋仁宗赵祯建议,应该考虑立太子之事了,但是宋仁宗赵祯说,后宫已有怀孕的,暂时先不考虑。结果,生出来的只是一个小公主,宋仁宗赵祯再次失望,不得已再次对宋英宗赵曙升官,但是这宋英宗却以为父守孝为名,多次推辞皇位对他的加封。; B3 v& s: t+ d. ~0 k2 o: @
像这样的事情,搁谁谁心里都会很不爽,你确实是皇帝,在没有儿子的时候让我进皇宫当儿子养。但是,有了亲生儿子后,就又把自己撵出去皇宫了。现在,你皇帝实在是没有了亲生儿子了,再次想到我赵曙,这明显的就是用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开始和皇帝宋仁宗闹起了脾气。但是此时的宋英宗赵曙只是臣子而已,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用这样的方法做无声的抗争,为他以后登基之后,掌权做筹码。  A3 o$ S* i% I8 F/ a- }# A
在这种情况下,最着急的反而是宋仁宗赵祯和众大臣了,因为不知道这位爷宋英宗赵曙到底是怎么想的。一直到宋仁宗赵祯四十年公元1062年,宋仁宗病重,他自己也感觉到时日不多,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宋仁宗赵祯下旨接宋英宗进宫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于公元1063年,也就是宋仁宗四十一年,宋仁宗赵祯走完自己的一生,赵曙继位称帝,也就是宋英宗。3 P' E$ D% b5 {+ v1 n

) V; K& K; D; K3 p8 F9 v3 B% }知宋英宗为“王华”原型,八贤王赵德芳即“濮安懿王赵允让,他是宋仁宗的堂兄,宋英宗的生父”。戏曲故事、包杨狄演义中,每见“八贤王”上打昏君,下除奸臣,如何大拿,不是没有原因的。
, U( m; L. O1 @0 R% P此文还见被“狄家将”名气所掩的“丞相韩琦”,实拥立了 “英宗赵曙、神宗赵顼” 二帝,实在是宋史中无两的人物。

TOP

弹词中的“狸猫换太子”(一)9 P% \+ N8 R- I6 o7 O+ t; p

- p. I+ e) x4 F( K; Y0 Q4 E/ r完整表现“狸猫换太子”情节的是小说《万花楼》(又称 杨包狄演义),演义说唱一般归之“大书”(评话),所以“狸猫换太子”题材上就不是弹词,不入弹词目。但仍有属之弹词(大书小说)的:
: ~) }1 w" d% [# G" @1 {* c3 C2 E* c, h- i1 ^
新刻东调忠孝呼家将全传  24卷  清末民国刻本  六册  首都图书馆9 d8 @: }" p. F0 ~9 J
绘图呼家将钦赐紫金鞭忠孝全传  4卷4册  光绪二十年刊本  ( ?- E& i% R5 r; T! k, P

" e  k3 `- I' M# b$ ~. g重复这一情节。, A6 l) b- z- D: m0 x/ m
; G5 ?$ F3 }  J6 R
另有:. F$ r$ y' R8 f! ^5 ~1 d
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一名现金龙) 上下卷10回 咸丰八年宁城汲古斋刻本 二册  复旦 $ ~3 b! s- m( d7 b

& e( i& \" J5 Q* B: ^7 {$ G此本 “上卷述王三姐薛穷故事,即王宝钏苦守寒窑;下卷述太平郎登基故事,事实且是狸猫换太子”,所以是捏合了“王宝钏苦守寒窑”和“狸猫换太子”情节的一个异本。《弹词叙录》谓这一情节(指狸猫换太子)的引入,比后来《武家坡》中薛平贵是借西凉军上位“来得合理”,所以是早期唱本;《王宝钏戏文探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02/21/20226523_460184649.shtml)则认为:“(薛平贵龙凤金钗传)…最迟在明代初年就已出现。”+ F. o1 Z6 K2 @* W9 V0 F! n3 X; N

) q+ M$ J, J. @$ P8 i2 A“狸猫换太子”背后的故事:
+ W+ T. D0 R8 c" X- s, p6 Y; U宋朝幕后女人:大宋王朝最厉害的八位摄政皇后 第一位:刘皇后 (仁宗时期)幕后女人:温柔而强悍的刘后
) V5 P! w& W" c/ ~1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 E- X8 ^% H' C4 ]! u. r# k) L真宗先后有三位皇后,第一位妻子潘氏是名将潘美第八个女儿,在真宗即位之前就去世了,后追封为皇后.郭氏是真宗第二任妻子,真宗即位后封为皇后,景德三年去世.真宗第三位皇后,就是著名的刘皇后.真宗去世之后,刘皇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达10余年之久.作为宋代八位摄政皇后之第一人,这位对北宋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皇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3 b7 `# C7 X1 Z, o9 I
刘娥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开宝二年.她出身贫寒,从小父亲就死了,跟随外祖母家的亲戚四处流浪,十几岁时就嫁给银匠龚美为妻.后来,龚美带着刘娥到京城做生意.龚美生意不好,走投无路,就想把刘娥卖掉.
5 M2 u& ~7 g7 b' O* D+ V$ F( e真宗(当时还是襄王)的幕僚张F见过刘娥后,觉得她聪慧貌美,想起真宗曾说起想纳一个四川女子做侍妾,就安排两人见面.真宗见到刘娥后非常满意,便把她买了下来.刘娥颇得真宗的欢心,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太宗知道此事后大怒,勒令真宗把刘娥逐出襄王府.父命难违,但真宗实在舍不得刘娥,便偷偷把刘娥寄养在张F家.张F安排家人悉心照顾刘娥,自己为了避嫌,每天睡在襄王府,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怀疑,甚至是杀身之祸.
& }: H: Z: e) h- L真宗即位后,没有忘记刘娥,把她接到了皇宫,疼爱依旧.刘娥在宫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大中祥符五年已经升为德妃.当时郭皇后已经去世,在后宫中,刘娥的地位最高,离皇后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l. V9 d2 k% x! Q
刘娥不仅温柔美丽,且生性机敏,通晓书史,对国家大事也颇具见识.真宗批阅文件,刘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难,刘娥总能提供恰当的建议,深得真宗信任.在郭皇后去世之后,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但他也知道刘娥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碍.
1 \* ^( ^( W/ [8 Y, C- x+ ]& R真宗拿不定主意,就找参知政事赵安仁商量.正因刘娥出身卑微,赵安仁反对立她为后.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又找王钦若商量,并把赵安仁的意见告诉了他.王钦若对真宗说:"陛下不如问问赵安仁,他认为应该立谁为皇后."改天,真宗问赵安仁该立何人为皇后,赵安仁建议:"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后人,可以做皇后."真宗次日跟王钦若说明了赵安仁的意见,王钦若说:"陛下不说,我也知道他会这样说,赵安仁过去曾经做过沈义伦的门客!"真宗觉得赵安仁徇私,就罢免了他的官,下决心立刘娥为后.但刘娥为人处事颇为谨慎.当真宗决定立她为后时,宰相王旦忽然请病假,刘娥担心王旦持反对意见,就劝说真宗推迟此事.后来王旦上疏表示同意立刘娥为后,这件事情才最终确定下来.
# U0 z; O' e( ]% p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娥被册立为皇后.刘娥由银匠之妻成为一国的皇后,绝非单单因为美貌.此时的刘娥已经40多岁,早已过了花样年华,吸引真宗的是她的智慧和能力.精明能干的刘娥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在朝政方面能给真宗以帮助.真宗十分信任这个陪伴他多年的枕边人,甚至有一点依赖她.当真宗的身体状况日趋恶化时,刘娥便顺理成章地帮丈夫处理朝廷日常政务,裁定军国大事.另外,刘娥的前夫龚美将自己的妻子让给真宗之后,也留在真宗身边为其效力.真宗即位后,龚美改姓刘,与刘娥以兄妹相称.由于刘娥的关系,刘美升得很快,逐渐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娥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真宗统治晚期,刘娥权力越来越大,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其一举一动,对当时的政局,尤其是寇准、丁谓两派之间的斗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M2 U/ D0 v9 U. z( M3 q刘娥虽受真宗宠爱,但自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正巧,真宗看上了刘娥宫里的一个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宠幸的李氏于大中祥符三年产下一子(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仁宗).当时刘娥还没有被封为皇后,年近四旬的刘娥可能认识到自己不会再有孩子,便接受了李氏的这个孩子,由她和另外一个嫔妃杨氏共同抚养,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真宗很宠爱刘娥,默许她抱养李氏之子.拥有子嗣,对刘娥能册立为皇后,以及真宗死后顺利垂帘听政具有重要的意义.聪明的刘娥十分明白儿子对她的重要性,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刘娥还真是充当了一个合格母亲的角色,细心地抚育赵受益,母子感情十分融洽.这位皇子从小就叫刘娥大娘娘,叫杨氏小娘娘,一直认为刘娥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直到刘娥去世后,才知道真相.
! U# S  W' m& m9 m, Y真宗先后有5个儿子,但都陆续夭折.赵受益的降生,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从小就十分疼爱他.等到受益年纪稍大一点,真宗就细心为他挑选老师,关注他的学业,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天禧二年中秋节,真宗正式下诏册立8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
. x$ L2 i" y8 r# \( n乾兴元年二月,真宗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真宗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丁谓等人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太子,真宗这才稍稍安心.二十日,真宗死于延庆殿,享年55岁.太子赵祯即位.遗诏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真宗时代结束之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代.

TOP

弹词中的“狸猫换太子”(二)/ |: P4 k/ X, N7 _9 J4 r

8 N$ M6 ?( V0 w; w( m+ h“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即“第4帝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 嘉佑八年(1063),在位40年。弹词讲唱接第5帝宋英宗赵曙的《回龙传》(王华买父),治平元年(1064)- 四年(1067) ,在位3年。下面就是宋神宗赵顼,在位17年。
7 z; F0 C( a) d# I' `/ G) r/ Q9 |+ d" j# `8 J1 n$ K2 v) W1 H
明神宗万历之前的“嘉靖和隆庆”,简直是“宋仁宗、宋英宗”在明朝的“借尸还魂”。 明世宗嘉靖是明武宗的堂弟,武宗暴卒后,因无嗣由嘉靖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未久就是“大礼仪事件”,就是嘉靖继位后,管自己亲生爸应该叫“爸”还是叫“叔”、叫“皇兄”还是叫“皇考”?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宋英宗”身上就发生过,史称“濮议”( 宋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见前文)。
' D' ^  D" U* N# n' c
6 u* _3 r6 x4 O. z0 x明神宗万历则是穆宗隆庆还是裕邸(就是蕃府)时和宫女所生(母贵妃李氏原为裕邸宫女),这就好理解为什么万历迟迟不肯立也是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为太子的原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虽未在万历时期发生,但围绕在“立长还是立幼”的问题上,其激烈程度不亚于“狸猫换太子”,其对历史的影响,一般史实爱好者都是熟知的。一说:《金瓶梅》就是影射的“嘉万年间”的事实,“狸猫换太子”演变为“波斯猫吓死官哥儿”,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民间版本了。

TOP

本帖最后由 三眼童子 于 2021-7-12 12:41 编辑 6 b4 z" k* c4 H) [! k( F2 l

  I- |# r* ]8 G/ E! k$ Z3 O《金冠记》
9 b' j4 }1 m- E- |* Y5 `
' A2 R# v$ m: a4 r2 v8 O候芝所编订弹词四种中有《锦上花》24卷48回,“系组合弹词《锦笺缘》、《金冠记》情节而成”,前叙“宋真宗时王曾娶刘舜英、刘舜华姐妹事、套用红叶题诗故实,因名锦笺缘”,后叙“王曾子王铎、王泽事”,犹以三子王泽娶奸臣丁谓女采仙较出彩。% O$ y" o3 t$ l& j1 z; e

6 _7 N* p# _6 }1 l当我理了一遍《玉钏缘》的前生后世后,才明白《玉钏缘》专注 “宋史” 题材,所以此《锦上花》大概是候芝校订《玉钏缘》后的副产品。《锦上花》里的“王曾”,即宋真宗、仁宗时“连中三元”的王曾,是继寇准后有名的干臣,因罢脱刘太后(就是“狸猫换太子”里的恶人刘妃)垂廉听政,扶位宋仁宗临朝,而受仁宗赏识,三度出任宰相。1 x5 y( q7 z2 c0 ~& e0 R3 p

# j% Y+ B4 F$ q" `! }) O( F- ]《锦笺缘》约略事实:王曾殿试前(25岁),已有名声,当时的宰相为李 沆,正好求婿,语其夫人曰:吾得婿矣。乃举公姓名曰:此人今次不第,后亦当为公辅。公闻言曰:李公知我。遂从李,后果唱名第一。9 v- g6 y3 P6 M' D2 `" J0 A( g
所以王曾是先“洞房花烛夜”后“金榜题名时”,《 王曾年谱》(https://www.docin.com/p-1619983878.html)载李 沆的二个女儿先后嫁王曾,“刘舜英、刘舜华”或本此。* N$ p( b: k) ^/ u
又宋仁宗继位时只12岁,遗命刘氏垂廉听政,“丁谓”是顾命王大臣,因和刘氏勾结擅权,所以《金冠记》里是“奸臣”,历史上是被王曾巧计黜除的。忠良之后和奸臣之女结亲,也是弹词的一大套路。
0 m. q" K" C  L8 q* w5 X
) Q$ E: f, E1 Z, E5 E- s0 w( s《弹词叙录》又载《新编金冠后本无双传》,也叙“王曾子女事”,只是长子名王文,娶九妻,次子名王叶,女贵为后。和《锦上花》中人名不同。但可以确定弹词《金冠记》主要叙“王曾子女事”,应是《锦笺缘》的续书。
/ v/ T; L$ g7 d. j! }4 q; t0 w婺剧【前后金冠】中唱“徐策跑城”,则是讲“薛刚反唐”故事,非弹词《金冠记》内容无疑。
; d- k9 @7 Y, ]" z* e8 L
" r0 E2 v3 F* s5 j9 H: h
# ]8 s( J- i  c( I《金冠记》(二)
5 n& V0 z$ f4 s: [- O( r: t% L2 r% b0 Z7 B* n
弹词《金冠记》有《锦上花》里的“金冠记”和《新编金冠后本无双传》,都叙宋真宗、宋仁宗朝时著名宰相“王曾子女事”,但二本事迹有殊异,所以《弹词叙录》“疑非一本”。. K" f  o! L) }& y1 Y' v
我查到《金冠记》的传奇版叫《百顺记》,《远山堂曲品》载,其中的一折《百顺记 三代荣》,因是喜庆题材,(王曾连中三元,子孙多连捷),为宴筵时常点的折子戏,小说《儒林外史》、弹词《何必西厢》宴筵场景都有点唱此出。
2 s3 m) p4 B; ~
* G, G4 m9 _  c/ _  A0 s《百顺记》为明朝无名氏所作昆曲传统剧目,剧情简介:
; q+ U( _5 m% w9 ^7 V北宋才子王曾,以连中三元致位宰相,封沂国公,富贵、功名、寿考,一时无比。其子王绎,亦得中武状元,破契丹立功,被封为平虏侯。  y2 H1 w6 j3 t! Q
《召登》王曾在庙中接获圣旨,皇上密召进宫,坐讲经史。
3 E& Z  ?% D+ d3 N( m. C《荣归》王曾连中三元,夫荣妻贵,衣锦还乡,拜谒慈母。
3 P5 |, Y+ z% H% u8 h2 Y0 @0 U《贺子》王曾自京中荣归后,喜得一子,取名王绎,诸亲好友都来祝贺。1 r% s- K1 B) Z3 S
《三代》王绎长大后中了武状元,祖孙三代,恩荣无比。庭中灵芝显瑞,福禄寿齐全
& n7 G0 b. \9 y- C. X
- g2 F" z5 h% {9 }该剧目有清乾隆年间懋得堂抄本及《缀白裘》所载《召登》、《荣归》等四折舞台演出本。因剧中人物全家百年皆处顺境,故名《百顺记》。旧时宾筵吉席,常演此戏,以资庆贺祝福。清同、光年间,苏州昆班仍常演《召登》《荣归》《贺子》《三代》四折。按昆剧传统分行,其主角王曾,前三折由小生扮演,《三代》属老生应行。民国十五年(1926年)昆剧传习所在上海新世界游艺场实习演出阶段,由吴义生传授《召登》《荣归》二折。嗣后,“传”字辈演员常将此二折作为开锣戏演出,但王曾已改成老生(不戴口面)扮演,屈传钟、郑传鉴均饰演过此角5 a8 U% F% j; x* I  j! k; s9 l6 H* Q
5 C! _9 ?. ?- o$ h
另有小说《锦上花》 清 啸花轩刻本,16回不分卷,题《新镌风月佳期》,见《小说书坊啸花轩考》(https://www.doc88.com/p-0863293409851.html?r=1),从题名看当是艳情小说,和“王曾”无关。

TOP

《画图缘》1 @' h+ Y( w+ u! W  r' `
9 Q+ _) V& }1 W& O  J$ e
孙楷弟《戏曲小说书录解题》(按此书原为续收四库戏曲小说部份之解题):
3 K4 W  C/ f+ x    《画图缘》二卷二十六出 乾隆丁亥刊本 题“汾上誰菴手编”。谱张灵、崔莹事,与十美图所演、黄九烟所制皆同。唯旧文张灵以忆崔莹死。崔莹为宸濠进于上,宸濠败,崔莹放归,谒张灵墓,自缢于坟前,唐寅合葬之,树碑于前,题:明才子张梦晋、佳人崔素琼之墓。其始末如此。传奇乃改殉情为团圆,谓崔莹谒墓,遇唐寅,告之张灵未死,且媒合俾为夫妇。
& ], W4 f7 F. G# O# o" b: Y$ A9 X' `7 ~* {' k9 {1 H
弹词有:
# [; V$ E& \. S% t5 G画中缘弹词   8卷  枫溪醉侯撰   嘉庆九年甲子刊本  八册  浙图 (阿英藏书陈列室有  画中缘  清风月主人撰  嘉庆己卯(1819)飞春阁刊本  七册。抄本题新编陶调画中缘弹词。)
! [! b2 \4 S4 I7 a. F6 [4 ~! [/ W此书《弹词叙录》不载。

TOP

《画图缘》(二)
. A' ]& a! S2 a( R4 z1 k! W; o, C2 o

! V& N- ^6 k/ {% ]3 V2 n《画图缘》有小说、戏曲传奇、弹词三种。后二种述“张灵、崔莹事”,小说同名异事:
+ s3 i( @4 s) i8 U) h9 C      《画图缘》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花天荷传》《画图缘平夷全传》《花田金玉缘》,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首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殆即作者,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清康熙间原刻本。首序,尾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全称《新编绣像画图缘小传》,又题《新镌评点画图缘小传》,实无评无图像。【藏大连图书馆】春风文艺出版社校点本《画图缘》,因所据底本系大连馆之天花藏主人序本。《古本小说集成》将《画图缘》原本影印行世。
) `; i, @8 o. W: _( s5 g书叙明朝时温州秀才花栋,得仙人赐图两幅,一为两广山川地形,一为名园;言功名婚姻均出于此二图。时两广“峒蛮”作乱,花栋应诏军前献策,统帅不用其计而返归途过一园,园景与第二图相仿。适值主人遭事,花栋为之排解,遂即客居其家中,并与其女柳姻定婚以图为聘。统帅征剿不力,钦差派人礼请花栋到广东议计。但花栋已因父病返浙。女据图假托花栋之名,定破敌方略。钦差依计进兵,获胜,保举花栋为两广总兵。后花栋与柳姻成婚,因平乱有功封侯。
4 Z$ h* v" y/ O1 }) r0 i此书亦如天花藏主人其他作品,以才美作为择偶的标准。文笔尚佳,惟主旨不在于表现青年男女对自主婚姻的追求,却宣扬天赐姻缘。
7 b# I8 Y) x0 Y
3 \% }- |" t: d( S% }6 ~《天花藏主人为秀水张匀补论》(https://www.docin.com/p-57448986 ... flash=0&toImg=0)论“天花藏主人为秀水张匀”。文又提及张匀有《十眉图》传奇,《古本戏曲丛刊》五集第二函 载《十美图》:
+ j. d5 i4 m' }9 Q十美图二卷,清张匀(?)撰,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二十六出。
& d4 n% R+ N. Y. ]; ^署“张匀撰”。然此《十美图》叙“郭子仪奉旨巡游,才子辛茹、佳人黄李娘、黄夜舒和合团圆故事”,和“后崔张”完全无关。4 ~* `4 k1 L# l4 g3 Q
又黄周星有《补张灵崔莹合传》(小说),其引言谓:“顷阅稗乘中有一编曰《十美图》,乃详载张梦晋崔素琼事”,因据敷衍而成。《古本小说集成》第三辑211~212载《十美图》话本,吴晓铃私藏,直到94年《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出版,“此后的小说目录类著述中方才出现了它的条目”,前有李梦生所作前言:
5 o6 K0 m1 l1 B; l1 g     《十美图》一卷,不知撰人。今仅见吴晓铃藏旧刊本一部,前有残缺。首入话有:“就象无声戏里的阙里侯”句。《无声戏》为清初李渔所撰话本集,初刊于顺治末年,此书通卷不避康熙帝讳“玄”字,知此书当创作及刊刻于康熙初。
( @& Z' l( X' ^9 v书叙:
8 J% x9 P5 f' [" f6 v6 H+ t       张灵是明正德年间江苏吴县的著名才子,家贫而放浪形骸,无意于功名仕进。他认为如今才子、佳人唯有李白和崔双文可以当之,执意要寻一个双文那样的佳人为偶。一日,酒兴未尽,听说唐寅、祝允明等人正在虎丘畅饮,便化妆为乞儿前去乞饮。恰值崔莹船过此地,二人一见钟情,但未及成言,崔船便开往南昌。不久,藩王朱宸濠召唐寅去南昌,张灵便请唐寅乘便成全他们二人之事。岂知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朱宸濠将十名美女献给皇上,为首者即是崔莹。后朱宸濠反状败露,唐寅便佯狂返回吴门。此时张灵因思念崔莹已病逝。朱宸濠败亡后,崔莹等也被遣返回乡。崔莹得知张灵的信息后,便专程来吴,由唐寅陪同前去吊唁张灵,乘人不备,便一死报答知己。唐寅为二人合葬立碑。次年仲春,唐寅又来到墓上拜奠,夜宿茔房,梦见万树梅花,一天明月,张崔二人先后翩翩而至,张灵口吟: “花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本是明初高启《咏梅》诗中的名句,张灵将“雪满”改为“花满”,高启不允,前来责难。唐寅一惊而寤。7 Y: f; Q* d; A) \. S; Y

. d9 V! M3 {5 U7 ?2 h: M7 A( w《明清戏曲作品中的唐伯虎造型研究》直捷将此书归之“天花藏张匀”,虽未有确凿证据,但我认为大致不差。因而张匀实际上有二本很让人混淆的话本《画图缘》、《十美图》传世。
+ [7 X  d" g* F  ]: X: t
1 F  {. Q- g$ y3 W; Z6 `   题“汾上誰菴手编”之《画图缘》传奇二十六出,改《十美图》悲剧为团圆结局,迄虽未有人指正“汾上誰菴”为谁?但据《天花藏主人为秀水张匀补论》,我认为很可能就是张匀子“张劭”,是其游历“汾上”时据其父话本《十美图》手编。

TOP

《新编洒雪堂合情缘分弦记》7 A  N& d- O1 z+ O& L& n
+ G6 R) [+ Y0 M9 ~* {
《善本书目》载:* v( y$ s" _. G3 j2 u4 M
新编洒雪堂合情缘分弦记(善) 2卷  清抄本  复旦8 E3 ?5 m3 y5 U! ~2 W

8 y6 S& m5 _/ u4 a题“洒雪堂”的只见 梅孝巳《洒雪堂传奇》(有冯梦龙改订本)和小说《剪灯余话 贾云华还魂记》(文言)、《西湖二集 洒雪堂巧结良缘》(白话),所以可以肯定弹词《新编洒雪堂合情缘分弦记》即讲“贾云华还魂记”故事:
4 ?0 P. L# e  x" I书生魏鹏与贾平章之女云华有指腹婚约,而贾母邢国夫人却无端赖约。魏、贾二人不满夫人行径,便私下恋爱以至同居。贾在魏被逼回家后,感到与魏婚姻无望,便郁闷致疾,不久逝世,夫人始有后悔之意。二年以后,长安丞宋某之女忽然死去,贾云华便假宋女之尸还魂。最后与魏“再缔前盟,重行吉礼”,夫荣妻贵,且享寿考。

TOP

《杨排风扫北大祭祖》(改良唱本)' R, ^5 L! X) R1 P# r3 R
  p, Y4 s" |9 ^& }; m5 R' L6 `( M
《弹词综录》458/459/460条载:7 F4 L# l: V, E. J6 J
458、《续杨八妹取金刀全传》 4卷  道光十四年 堂新刻  2册 (福师)+ W- y  I& A0 I5 q
459、 《新刻杨家将八虎闯幽州》 2卷  民国上海槐荫山房书庄石印本  1册(南图)( H6 Q2 j- u& ]9 R  S+ F- {
460、《杨排风扫北大祭》 1卷民国上海槐荫山房书庄石印本  1册(南图)
  [. r4 d2 d; H2 U/ Y. C《杨排风扫北大祭》:又名《金枪传》。唱本。佚名撰。一卷。一万余字。讲唱宋代杨家将北番祭奠令公杨继业,辽主将韩昌之女翠平求师借兵,抵挡杨家将。翠平师龟连老母遣鹏飞姐下山,鹏飞布阴兵阵,连败宋将,吓死佘太君之孙矮子杨宗登...
+ l5 v! ^+ |% r2 u《清末民国石印本杨家将鼓词综述》https://www.docin.com/p-977563034.html?docfrom=rrela载《杨家将》鼓词14种、存目5种:- ^% t5 o) `( N! E. o0 Z# r) {
说唱杨家将(又名 杨七郎打擂)、八虎闯幽州、寇莱公审潘洪、牤牛阵、天门阵、大破洪州、杨宗英下山、洪羊洞、杨金花争帅印、杨文广征南、十二寡妇征西、迷仙阵、金陵府、归西宁 共14种。
/ U, ?" e1 L, V7 Z- g: R《中国鼓词总目》存目5种:《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又名 新刻杨六郎二气还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槐荫山房)、《金枪传两狼山小祭祖》、《杨排风扫北大祭祖》、《杨七郎三下南唐》(以上椿荫书庄)、《兵困甘州城》。
+ m- b( |- ^8 _9 N4 I# i% Q; n7 ~  e5 y
以“槐荫山房书庄”为代表,清末民国石印“改良唱本”有多种为《弹词综录》误录入。清末民国石印“改良唱本”以看本为主,改良重印了“鼓词、弹词、宣卷、神书(道士唱本)、木鱼、潮州歌、影词(皮影)、杂唱本...”,有的即原刊翻印,仍保存原题如“鼓词”、“影词”等,这易于判别。不易判别的是一些新编唱词,南方唱书,来源很杂...但总以“七字”为率,所以很容易被误作“弹词”。为和“弹词”区别开,今单列“改良唱本”一类,附骥弹词之后,如:
# e$ p1 w( @* Y' W9 j1、改良唱本(江淮神书):陈子春被害龙宫招亲(又称唐僧出世、江流儿出世、三元传、三佛忏)
: u  C5 j( j# s7 _2、弹词《跃鲤记》 。另见改良唱本 《绘图姜安安送米三孝记》  民国 槐荫山房荣记书庄  石印一册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