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济公传》随谈

  出现在听众面前的济公形象是怎么样的呢?
$ V8 ?( X: ^- o# t  头戴破僧帽,身穿破的百纳衣,裤子没有裤裆,脚拖破鞋,手摇蒲扇,面目肮脏,满身跳蚤、白虱,满口污言浊语,不少黄色庸俗,不堪入耳的话。身上有一个小夜壶,壶里藏的皆是法宝。身上的污垢,嘴里的唾沫,给人当作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这样的济公形象,能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形象吗?
( C; s' ^" U1 m/ K7 Q- t! X: E. N  过去,人们常把那些疯疯颠颠,衣衫褴褛,二流子式的人物叫济公。可见,济公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常是个正面人物。
1 J( r. a2 n5 O: n* n7 ^2 g  但是,济公在评话中,包括在小说中,又确为说书人和小说作者当成救人济世的活佛。先知先觉,未卜先知,无生无死,佛法无边。只是这个神圣人物,没有头顶金光的庄严相,是以玩世不恭、嘲笑佛道、滥吃狂饮,好恶作剧,游戏人间的面目出现的。内在是神圣的,外在是凡俗而又卑微的,寓神圣于凡俗 又卑微的,寓神圣于凡俗又卑微之中,“济世”是积极的,玩世是消极的,两者得以统一,可谓小市民的杰作。但这种创造,毕竟偏于幻想,而神圣转向凡俗,“济世”转为玩世,又是现实的反映:反映了小市民不满现实,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情。
. v2 Z1 C0 L3 W" o7 Y  济公的善恶观是什么?济公是劝善惩恶的,分析济公的善恶观,对评价《济公》的思想倾向,是很重要的。他的作为。有对不幸者和遭遇者的同情和救助,这是符合当时群众的心愿的、或者是能一快人心的。这些不幸和灾难,队了不可抗拒的天灾外,济公为救助他们所反对和打击的,如捉强盗,捉采花大盗,消灭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奸淫妇女的绿林败类。这在任何社会,对任何阶级都能接受的。还有,也打击了一些恶霸、土豪和官府子弟,这些也不危及整个封建统治。而且,对这些人,济公就比较宽容。这些就是济公的善行的主要方面。而且,这些善行又是帮助官府做的,或有官府的公文,或有官府差人的共同努力。
2 o/ E" v; ]0 l1 n& s9 Q  济公所救助的,大都是忠臣、孝子、节夫、烈女。宣扬的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
3 H2 L4 m# Y8 t, k  f+ [( {' J  济公也抨击过官府,但是小骂大帮忙。他打过丞相的儿子,把他打得半死半活。秦禧丞相怒捉济公,济公施佛法,把秦禧弄到阴曹地府,看到了刀山油锅——生前是好人、善人、忠臣、孝子、清官,就受到优待。而恶人都受尽地狱之苦。经过点化,于是丞相觉醒,拜济公为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丞相要辞官不做,出家修行。但济公说为国计民生着想,秦仍应做丞相。济公做了丞相的替修僧。秦禧拿出二十万两银子,帮助修庙。丞相仍旧是丞相,而且买到了一张颇为廉价的进入天国的门票。5 U/ e  o# k; x# i8 p
  所以,济公的思想是属于封建阶级的。有趣的是,虽然活佛是神圣的,法力是无边的。但仍然为政府为丞相和国计民生服务。本领再大也不能实现统治,他们的统治是在虚幻的天堂里,在人间只能从属于封建统治。济公成了统治者的替身和卫道士。同时又是小市民的救星。这是矛盾的,但在幻想中统一起来了。这就是济公的除暴安良,劝善惩恶的本质。从封建道德中找到除暴安良、劝善惩恶的武器,这是幻想。
7 {! N8 C: }2 ^3 ?4 S1 B  济公劝善惩恶的行为,又宣扬了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仍以秦禧为例,他在梦中见到了父亲秦侩。秦侩说,“儿啊!为父的只知忠臣,欢君心,屈害忠良岳飞父子,求和偏安,祸国殃民,生未遭杀戮,死受灵谴。在地狱之中,尽受苦楚。”这段话是为奸臣开脱,而且宣扬了消极的迷信思想,因果报应。真正作恶的,只要忏悔,又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对剥削者的安慰,既不要改变现状,享现世之福,又可以得到廉价的保证,修来世之福。表现了宗教迷信的阶级性。但这段话,在客观上说明了忠于国家和忠君是矛盾的。“灵谴”是谴现秦侩不忠于国家,透露了群众的心声。
6 j$ J2 N6 X+ C5 m: D$ j* Z  济公的善恶观,又常常是无是非原则的。除了上述对丞相,以及其他一官吏小骂大帮忙的描写外,还突出地表现在对“侠义”的描写上。采花大盗华云龙,原这三十六侠之中的小弟兄,因轧了坏朋友,入了盗匪一伙,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包括诱奸并杀了秦丞相的侍妾。济公捉拿华云龙,既是为“民”除恶,更大成分上,是为官府除害。评话还说,华云龙原来是打算杀丞相,“一为朝庭除奸,二为天下人除害,”只是丞相不在房中,见了侍妾美貌,才改变了主意的,一念之差,真是好坏难分。
' P4 V& y8 P7 l6 d3 @  这个作恶多端的华云龙心狠手辣,差一点杀狗尾续貂了三十六侠中的好几个结义兄弟。但以杨明为众兄弟,不肯协助济公捉华云龙,原因就是“义”字。说是要“为人耻笑的”。或者以是否对个人有伤害为标准,而不论其行为之善恶。济公呢?对他们这种“侠义”行为,又十分称赞:“济公暗暗佩服杨明义气重如山。华云龙如此忘恩负义,还不肯出面去捉他。莫怪能称到第一条好汉,威震八方。”说这是“以德服人”。这种无是非原则的道德观,实质是不抗恶的逆来顺受精神。是和贯串在整个故事中的善恶天生,因果有报的宿命论思想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7 L! t8 v; K- V* g  济公也几捉几放华云龙。评话中叫“七擒华云龙”,是个大关子。在艺术上是卖弄关子,拖宕书情,在思想上也反映了这种无是非观念。济公认为华云龙“良心未泯”,所以多次给以悔改的机会。华云龙没能“放下屠刀”,这种和济公的未卜先知的能力是矛盾的。而且济公几次未能捉到华云龙,也不是事先的安排。和他的无边法力也有矛盾。“报应未到”,是自嘲的话。所以又是很荒唐的。/ A2 k0 Z. i& l# B
  《济公传》写的是除暴安良的侠客,不仅是除暴安良的目的和官府相一致,也是有官府为后盾的。一在朝,一在野,互相配合。如大破铁佛寺,捉拿华云龙,大破磨盘山等都是官府的命令,官侠配合的,有的侠客,还有皇上赐的金牌。所以朝野有时是合流的。( }4 Q" v# U6 \2 V" x0 c" @
  济公的思想是上层的,形象又接近下层。所以上下都能接受。济公能代表朝廷(统治者)的利益,但又能满足小市民一时的痛快。他们不满现状,但又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不敢想象现实可以改变,在济公身上寄托了一些希望,虚妄的幻想。但主要是图一时的痛快。寄希望于济公,正是希望化为虚妄,理想化为幻想。
, ^2 X5 y9 q  q- ]  救星走到下层来了,比上层的亲切而可以捉摸。但济公还是上层的,终于是虚妄的。
0 O/ @$ Z, V3 g: t/ s, d  所以济公之能受到小市民的欢迎,是小市民不满现状,寻找出路的一种表现,也是他们无力的表现。《济公传》所反映的思想,在过去和现在都只能是消极的。' n, k' |9 ?+ i) l
  《济公传》的消极作用,还有它所宣扬的迷信思想,和荒诞离奇的情节。它的情节能吸引一些听众,是因为很善于运用卖关子的技巧。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套起来讲。但《济公传》在艺术上,总起来说,是比较粗劣的。结构松散,因情节而伤人害理。即人物性格不合理和情节不边贯,弄巧总成拙。就是那个济公,一会儿佛法无边,一会又象是凡夫俗子,受情节的不合理摆布。而且冗长拉杂,故事也大同小异,前后雷同。语言流于庸俗,趣味比较低下,也是不足取的。
( e+ n& P. s; v- l- Z: n5 _                       1981年4 E5 F" {) k! D2 I
【后记】  评话《济公传》的脚本,早在六十年代就看过。但是当时记下的笔记,后来在“文革”中遗失了。前几年,有人在说《济公传》,所以再次看了说书的底本。随手写下了上面的那一点感想。后来,有一个很雅的剧团演《济公传》,曾经把这点感想,寄给一家刊物,没有给发表。
$ X7 g- A8 U2 V4 d0 f: ]$ W& [  又过了几年,那知济公又走红了。且说小说《济公传》,据《读书周报》说,在1985年前八个月,就有十一家出版社再版。其中有四川科学出版社,而且印了几十万册。济公大摇大摆地闯进了科学的大门,不能不说是咄咄怪事。钱能通科学!
  @; q3 d# [0 g$ M  济公还要上荧幕和屏幕。而且着实热闹了一番。嚷嚷了一阵。有些资料,是值得保存的。
4 x$ S8 S9 r1 a3 v" Q" K0 N3 C: M% o  如新加坡的《联合早报》1985年6月8日报导:“香港亚洲电视台拍摄的二十集《济公》连续剧已经推出。大陆办事向来都有“一窝蜂”的毛病,据悉各地筹拍济公题材的电视剧已有五、六家之多,处先由上海电视台拍摄十集电视剧,已于三月末开镜,浙江省电视台筹拍的三十集《济公》连续集也将开始。而规模最大的《济公》电视剧将在台湾出现,中视打算开拍八十集。”据《新民晚报》陆续报导,拟开拍的实不止此数。所以,有人主张“济公也来个会演”。(《新民晚报》1985,4,14)实行南北竞赛。(同上)“海峡两岸同拍《济公》活佛,”严顺开表示愿与台湾公开展竞赛。(同上,1985,2,28)于是,济公要为统一祖国显神通了。' x, _% x7 u. s9 w4 ~2 g* ^2 g6 x
  济公大忙,净慈寺大修。且有游本昌愿为之化缘。(同上,1985,5,28)但他是为了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还是因为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则不得而知。济公也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文艺队伍中一部分人的素养。0 J4 w# L& O6 J2 M, b9 |
  但是,济公的法力似乎大不如从前了。只看到一部电视剧……
. E3 W6 I# s' j% n  有人说,济公是神话故事。济公的故事,始于宋,小说写于清。盛行于三、四十年代。马克思说过,神话是人类幼年时代的产物。济公却是佛教的“神”,而且是在佛教盛行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产物。和产生神话的时代相去已远。如果说是模拟神话的作品,是神话小说,则缺乏征服自然的追求和理想,也缺乏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在济公故事中,人是为“佛法”征服的。人的五谷不命运屈服于神、佛的安排。7 r" ?1 A# s0 F
  济公故事中有一些较好的片段,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角落,腐败的官僚吏治及权贵的鱼肉百姓。描写了下层群众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无告的哀怨,他们不满现实的嘻笑怒骂。# U9 N. Q' h$ \, {6 T. S
  但对作品的总估计,应根据它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价值。济公小说的艺术价值不高,是比较统一的看法。但思想倾向究竟如何,看来估价不一。我认为,小说作者对济公的描写,主导的是消极出世思想和封建的忠孝节义观点。同时渗杂了士大夫的放荡不拘的遗风。特别是小市民的无所作为的对超人力量的企求,无是非观念的油滑和捉弄,玩世不恭的占小便宜,甚至化屠户的凶残为一笑。
' h8 N  l1 u+ D( f5 @  在小说中,消极消极出世的颓唐思想是府拾即是的,济公满口唱的都是。. E- A& n& h, t1 L2 z7 u0 H% A
  有的期待新的济公形象的出现,但是济公的法力减退了,活佛也遇到了困难。也有不造成济公走红的意见,不说到这一点,是不全面的。
. b& G% m, `7 e6 _  Q* f. s  如一张说,《济公传》是无稽之谈。(《新民晚报》1985,5,20)蒋星煜认为,《济公传》以迷信、神怪为多。有才华的演员演济公,令人惋惜。电视、电影竞拍济公是不妥的。(见《上海文化艺术报》)3 m5 Q2 b; ]7 F( c* _* v
  新济公的形象已经出现屏幕上,不知观众作何感想。过去有迷信思想的人,确信活佛法力无边。但在今天,相信济公神奇本领的人很少了。在正剧般严肃的故事吕,出现令人不能相信的神奇力量,总是不那么和谐吧,形式和内容的矛盾,令人感到滑稽。. {0 k0 _+ E0 p9 g8 T! T1 x
  当然,新济公的形象和小说中的济公已不尽相同。尤其是善恶观念的内涵有了一些改变。那么能否做到化腐朽为神奇呢?希望不要有新的神怪,新的造神术。
. T/ c) B( E# I# u0 c* v' M              1985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评话《济公传》,沈笑梅说得噱。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套起来讲。艺术价值不高,笑笑蛮好。上文分析很对。谢谢芦花猫老师。
不倒老翁

TOP

评话《济公传》有没有音频?可以分享吗?

TOP

期待评话《济公传》分享

TOP

我也迫切想求《济公传》音、视频分享!
cjz20039

TOP

期待评话《济公传》音频分享!

TOP

期待《济公传》音频分享

TOP

有与没有《济公传》的视频、音频请版主给个回复,谢谢!
cjz20039

TOP

谢谢先生!
树根之

TOP

期待《济公传》分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