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威望
- 0
- 金钱
- 0
|
这个系列的文章,笔者2009年曾经发于逍遥谷评书论坛,几年过去了,逍遥谷也已不复存在,而文章也被人引用来作为卖评弹碟片的广告,此绝非笔者本意,特此声明!
2 B& h' \3 ]* Q& K; U
, W$ Q" n, H1 R8 V( K: x写在前面的话8 r5 P6 c2 x, o& j; ^' I
X' Q5 O! f' }) q! a7 J" W我出生于原来苏州吴县浒墅关乡下的一个农村中,后来调整行政区划,先被划到了苏州郊区,后被划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吴县现在也被分成了吴中、相城两个区。从小就经常从收音机(我们乡下却一直叫它“半导体”)中听书,祖母、父亲都喜欢听书,5 [+ Q, n( T m, i% a& r/ b. Y: o
因此跟着他们,从小时候就开始听书,听的书是属于苏州的地方曲艺,学名叫“苏州评弹”。苏州评弹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
' j8 ^3 j' U& @8 C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运用苏州方言,只说不唱,兼融叙事和代言为一体。角色借鉴戏曲程式,具有挂口、引子、道白等白口和以虚拟或象征性动作所表演的各种手面。此外,并有韵文形式描景状物,刻画人物的韵白与赋赞,以及描摹各种音响的口技。多为一人独说,演出注重说噱,并对人物事件评点议论,以史料时事穿插印证。8 z/ R$ a! z# B. u' h
苏州弹词,俗称“小书”,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的部分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称的脚色。脚色较多吸收借鉴戏曲的表演程式,于说法中现身,塑造各种人物,间以说书人的衬托、评点。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其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书目,题材以男女情爱、家庭纷争、冤狱诉讼等为主。) H2 D! Q" g' N M0 F7 S6 Y7 V
基本上,我更加偏爱评话,因为听“大书”爽快,听小书觉得肚肠都要痒,不爽。后来,等上学之后,又开始听起了北方评书,但在能收到的电台里,只听过刘兰芳、单田芳和袁阔成三人的,其他的基本都没有听说的。但是在学生年代,能听书的时间是不多的,因此能够听全的书很少,印象中苏州评话基本没有听全的,评书听全的只有袁《三国》。一直要等到网络时代到来之后,通过网络才听全了许多书,所以不能不感谢网络的发展啊!
# i+ K: ^! z5 t( Y6 n言归正传,在网络上,有论坛就有争论,很多人为了小说或者评书里的一些情节、场面、问题,都会展开激烈的争论,其中尤其是武力问题,向来是古典演义小说或这评书的热门话题,典型的如一部《三国》,其武力之争,可以说是争得磨掉牙了,到现在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可见一斑。有时,见到有人经常会提到苏州评话里的相关内容来讨论,可谓五花八门。的而且确,评话流传的传统书就将近60部,其表现历史征战题材的,如《列国志》、《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传》、《岳传》、《英烈》等,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表现英雄侠义或公案题材的,如《水浒》、《七侠五义》、《包公案》、《彭公案》、《绿牡丹》、《金台传》等的,称“短打书”;另还有表现神异题材的如《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称“神怪书”。内容的确很丰富,听过的人想必很多,也难怪会拿来讨论。笔者有幸,曾经听过十几部,就自己听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
-
1
评分人数
-
|